成语拼音:qiān líng bǎi l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机灵。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自小服侍小姐,生得千伶百俐,才一十五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聪明
繁体字形:千伶百俐
英文翻译:extremely clever and bright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伶:旧时指戏曲演员:伶人。名伶。坤伶。老伶工(年老有经验的演员)。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俐:见〖伶俐〗。
“千伶百俐”这个成语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机灵劲儿。比如,小侄女在家庭聚会上被一群大人围着问问题,她不慌不忙地接话,还能把亲戚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时候姑姑一拍大腿:“这孩子真是千伶百俐!”你看,不用“聪明”“反应快”这类直白词,四个字就把那股子灵动劲儿说透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类人特别招人喜欢?其实关键在于他们能迅速“解码”周围环境。就像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王,上周部门打印机卡纸,其他同事还在翻说明书,他已经用回形针勾出碎纸片,顺手把硒鼓拆下来重装了一遍。这种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让人忍不住感叹“脑子转得真快”。
不过要注意,千伶百俐和耍小聪明是两码事。去年社区组织义卖,张阿姨家的双胞胎儿子一个负责吆喝,一个负责算账。弟弟虽然嘴皮子利索,但把定价20元的玩偶说成“买一送三”,差点让摊位亏本;哥哥默默观察其他摊位,把滞销的文具和畅销的零食组合成“学习能量包”,反而成了销量冠军。可见真正的机灵必须扎根在实际情境里。
现在想想,我们身边那些“行走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往往也有笨拙时刻。邻居李叔能修各种家电,但手机支付学了三个月还常按错键;表姐是谈判高手,可教孩子写作业时总急得跳脚。这让我意识到: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在某些领域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毕竟生活的考卷从来不按套路出题。
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千禧一代更倾向用“高情商”替代“聪明”来夸人。上周咖啡店遇到个姑娘,手机没电又急着打车,她没直接借充电宝,而是帮店员擦了洒在柜台上的奶茶,自然获得充电帮助。这种把机敏藏在善意里的做法,或许就是当代版的千伶百俐吧。
说到底,伶俐就像把瑞士军刀——功能多固然好,但关键要看用在哪里。老家有个开杂货铺的大爷,总能把顾客随口聊的家长里短转化成销售机会:听说谁家要办满月酒,就从仓库翻出积压的生肖摆件;得知小区要停水,马上把桶装水摆到店门口。这种扎根生活的智慧,比书本上的聪明更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