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拼音 [kǒu tí yì]
注音 ㄎㄡˇ ㄊㄧˊ ㄧˋ
是否常用

口蹄疫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口蹄疫kǒu tí yì

    基本解释

    偶蹄目动物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病毒。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生水泡且溃烂,嘴里流白沫,跛行。传染快,有时人也受感染。

    辞典解释

    口蹄疫  kǒu tí yì  ㄎㄡˇ ㄊㄧˊ ㄧˋ  

    偶蹄目动物的急性、热性与接触性传染病,由病毒所引起。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口腔黏膜、蹄冠及趾间皮肤的真皮部长水泡并且溃烂,口吐白沫。

    英语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phthous fever

    德语 Maul- und Klauenseuche (S)​, [Abk.: MKS]

    法语 fièvre aphteuse

网络解释

  1. 口蹄疫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口蹄疫的单字解释

  • 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 牛、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也指有蹄的脚:马不停蹄。
  • 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防疫。鼠疫。

【口蹄疫】的常见问题

  1. 1. “疯牛病”、“口蹄疫”等食品安全事件曾给欧洲留下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德国此次下重手。

  2. 2. 当三年前有关堪萨斯牛只感染口蹄疫的谣言传入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时,牛只价格一泻千里。

  3. 3. 这也是我国首次证实自然感染牛的**被口蹄疫病毒污染。

  4. 4. 尽管针对口蹄疫病毒如何从皮尔布赖特外泄的调查仍在继续,人们已经开始怀疑这个实验室是否还适用。

  5. 5. 用表达的口蹄疫3A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试验,对口蹄疫病毒感染血清、免疫血清和其它非口蹄疫病毒血清进行了检测研究。

  6. 6. 我们根据已有资料推测,3A基因可能是口蹄疫病毒的毒力决定簇,它具有高度保守性,其变异和部分缺失对病毒在牛体内的致弱和宿主嗜性发生改变起重要作用。

  7. 7. 这两个表位可与感染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动物康复血清反应,但不与来自健康免疫动物和未接触病毒动物的血清发生反应。

  8. 8. 口蹄疫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它可以感染所有有蹄类动物,包括猪和羊,但是人类不容易被病毒感染。

  9. 9. 他还对防疫工作人员表示谢意,称虽然每年都发生过口蹄疫,但扩散到韩全国范围,可谓史无前例。

  10. 1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所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