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qǔ suǒ xū
成语解释: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成语出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繁体字形:各取所需
英文翻译:each takes what he needs
各:[gè]1.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各国。各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三种办法各有优点和缺点。3.姓。[gě]特别(含贬义):这人真各。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需:1.需要:需求。按需分配。2.需用的财物:军需。
“各取所需”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大家拿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菜市场里,有人买黄瓜做凉拌,有人买西红柿炒鸡蛋,摊主忙着收钱——这不就是典型的各取所需吗?
为什么说“各取所需”的合作更稳固? 去年朋友开奶茶店找我帮忙设计LOGO,我给他画图,他送我全年免费奶茶券。我没设计费压力,他省了广告费,这种互惠模式反而让我们的交情更好了。你看,找准对方需求,合作就像拼积木一样严丝合缝。
职场上有个现象挺有意思:新人总想模仿前辈的成功路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销售冠军擅长应酬,技术大牛喜欢钻研代码。就像有人用勺子喝汤,有人用吸管喝珍珠奶茶,强行统一方法反而会噎着——这或许就是各取所需在职业发展中的体现。
家庭关系里怎么实践各取所需? 我爸妈最近为装修吵架,妈妈想要开放式厨房,爸爸非要装麻将桌。后来在阳台划出棋牌区,厨房加装玻璃移门,现在俩人都在朋友圈晒新房。有时候退半步不是妥协,而是给彼此的需求留出呼吸空间。
有个观察可能不太成熟: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开始注重“情绪价值兑换”。比如宅男配旅游达人,吃货找美食博主,表面看差异很大,实际是在用自己富余的东西换稀缺的资源。这种新型关系模式,倒像是各取所需的现代演绎。
最近看社区垃圾分类站挺受启发。塑料瓶、旧衣服、废电池各自进入不同回收箱,工作人员说这样处理效率提高三倍。忽然觉得,社会运转的本质,或许就是把杂乱的需求分门别类,再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说到教育领域,我侄女用动画学英语单词,她同桌靠听写记忆。老师不再强求统一方法后,两个孩子的月考成绩都进步了。这件事让我想到:承认个体差异不是放纵,而是真正实现各取所需的前提。
未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可能连“成功”这个词都会分化出千百种定义。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找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这样的生存智慧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