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ǔ sī zì fù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吐絲自縛
英文翻译:produce silk to trap oneself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缚:1.捆绑:束缚。作茧自缚。手无缚鸡之力。2.姓。
“吐丝自缚”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某种奇怪的超能力?先别急着笑,其实它描述的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困境。比如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能力,主动接下五个项目,结果每天熬夜到凌晨三点,最后累得连键盘都敲不动——这不就是春蚕吐丝织茧,结果把自己困在里面的现代版吗?
什么是吐丝自缚?字面意思是虫子吐出丝线作茧反而困住自己,本质上讲的是“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制造新问题”的怪圈。就像有人为省钱买廉价行李箱,结果旅途中轮子脱落,不得不花钱买新的,反而多花一倍钱。
最近朋友公司有个典型案例:行政部为杜绝员工偷用打印纸,设置了复杂的申请流程,结果员工为领一包纸要填三张表,耽误正常工作的时间成本远超纸张本身价值。这种管理方式,恰似用金丝编织的笼子关麻雀——成本与收益完全失衡。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这种傻事?观察发现,这类行为往往始于善意:家长为孩子规划完美人生路径,结果孩子丧失自主选择能力;创业者为规避风险设计层层防火墙,反而错过市场机遇。背后藏着对控制的过度迷恋,以及“我能完全预测未来”的认知偏差。
在数字时代,这个成语有了新变体。有人为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安装十个时间管理APP,结果每天花两小时整理待办清单;为获取更多信息关注200个公众号,反而被碎片信息淹没。这些现代茧房,都是用“效率工具”编织的信息牢笼。
破解的关键在于觉察“作茧”的瞬间。当某个解决方案开始消耗超出预期的精力时,不妨像程序员检查代码那样自问:这个流程是否形成了死循环?上周看到有位设计师的做法值得借鉴——每完成一个方案就删除一个正在使用的效率软件,保持工具数量的动态平衡。
蚕茧本是进化赋予的生物本能,人类的“自缚”却常源于思维惯性。下次准备给生活加锁时,记得留个逃生出口。毕竟,破茧成蝶的前提是,那个茧不会密实到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