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 xuě
  • cān
  • z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è xuě cān zhān

成语解释: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祝发记 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啮雪餐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噛雪飱氊

英文翻译:Eating snow felt

啮雪餐毡的意思

啮:咬(多指鼠、兔等):虫咬鼠啮。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餐:1.吃(饭):聚餐。野餐。2.饭食:午餐。西餐。3.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毡:用羊毛等压制成的块状、片状物:毡鞋。毡垫。油毛毡。

成语评论

啮雪餐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个坚韧不拔的故事。咱们先看个场景:考古队被困沙漠三天,最后靠喝仙人掌汁、吃骆驼饲料撑到救援。队长事后说:“这点苦不算啥,总比苏武啮雪餐毡强吧?”这里用成语既点明处境艰难,又暗示精神境界的差距。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苏武有啥关系?其实它出自《汉书》,讲的是汉朝使者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渴了抓雪吃,饿了啃毛毯充饥,愣是没投降。就像现在职场新人拒绝做假账,宁可天天吃泡面也要保住底线——这种“现代版啮雪餐毡”反而让人赢得尊重。

再看个生活化的例子:大学生创业初期睡办公室地板,啃冷馒头改方案。合伙人调侃:“咱们这算啮雪餐毡2.0版?”这种自嘲既化解了尴尬,又传递出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其实困难时期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人生的底色。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老一辈用这个成语多带悲壮感,年轻人却喜欢用它玩梗。比如朋友减肥时发朋友圈:“今日啮雪餐毡——沙拉配白开水。”这种语境转换,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关键不在于吃了什么,而在于选择背后的坚持。

当同事为按时交稿通宵改方案,不妨说句:“你这拼命劲儿,快赶上啮雪餐毡了。”既肯定了对方努力,又不会显得太沉重。其实现代社会的“雪”和“毡”,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考验,比如抵制诱惑、守护原则,这种隐喻式的用法反而更贴近生活本质。

有次听老教授讲课提到:“现在说艰苦奋斗,不是真要你们啃树皮,而是要传承啮雪餐毡的精神内核。”这句话点醒了我:成语的真正价值不在复刻古人的行为,而在继承那份在困境中保持气节的智慧。就像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加班,表面看和苏武无关,但那种坚守何尝不是跨时空的呼应?

最近发现宠物视频里也有妙用:博主给挑食的柴犬看狗粮广告,配文“别学苏武啮雪餐毡啊”。这种反差萌的用法,反而让观众记住了成语本意。文化传承未必都要正襟危坐,轻松诙谐的表达可能更符合当代传播规律。

"啮雪餐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