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 qī mǎ bā
成语解释: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杂乱
繁体字形:嘎七馬八
英文翻译:at sixes and sevens
嘎:[gā]1.〔嘎嘎〕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2.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汽车嘎的一声刹住了。[gǎ]1.乖僻,脾气不好。2.调(tiáo)皮。[gá]同“尜”。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嘎七马八”这个成语挺有意思的,它形容的是事情杂乱无章的状态。比如有个朋友搬新家,客厅里堆着没拆封的纸箱、横七竖八的家具,还有散落一地的螺丝刀和胶带。他挠着头说:“这嘎七马八的场面,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收拾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用“嘎七马八”而不是直接说“乱七八糟”?其实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嘎七马八”更口语化,带着点北方方言的烟火气。比如菜市场里卖鱼的大叔吆喝:“别把我这摊位翻得嘎七马八的啊!”听着就比“乱七八糟”更鲜活,仿佛能看见他挥舞着沾着鱼鳞的手掌。
我倒是觉得,生活中偶尔的“嘎七马八”未必是坏事。上个月帮邻居带孩子,五岁的小姑娘把乐高积木、蜡笔和毛绒玩具混着玩,最后居然用这些“不搭界”的东西搭了个会发光的城堡。你看,杂乱有时候反而能碰撞出新创意。
再问:工作中遇到嘎七马八的情况怎么办?上周公司系统升级,技术部的文档、测试数据和临时方案堆在共享盘里,活像打翻的颜料盒。这时候最管用的是“分类标签法”:就像整理衣柜那样,先给所有文件贴上“紧急处理”“本周跟进”“存档备用”三种颜色标签,混乱立刻有了秩序感。
有个有趣的发现:现代人似乎对“嘎七马八”的容忍度变高了。你看那些网红咖啡馆,故意把复古收音机、工业风管道和波西米亚挂毯混搭,反倒成了年轻人拍照的背景墙。这或许说明,有时候刻意的无序也能成为独特的审美表达。
下次看到家里书桌上堆满充电线、咖啡杯和开会笔记时,不妨先别急着整理。泡杯茶坐下来观察片刻,说不定某个物品的摆放角度,就能触发你解决难题的新思路。毕竟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混乱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