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ō guǎn xián shì
成语解释: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瞎操心
繁体字形:多管閑事
英文翻译:put one 's finger into another 's pie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管:1.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儿。2.吹奏的乐器:黑管。管弦乐。3.形状像管的电器件:电子管。晶体管。4.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5.姓。6.管理;看管:管账。管图书。谁管仓库?。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7.管辖: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8.管教:管孩子。9.担任(工作):我管宣传,你管文体。10.过问:管闲事。这事我们不能不管。11.保证;负责供给:管保。不好管换。管吃管住。12.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配合:他长得又矮又胖,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13.作用跟“向”相近:管他借钱。管我要东西。14.不管;无论:管他是谁,该批评就得批评。15.关涉;牵涉:他不愿来,管我什么事?
闲:1.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游手好闲。我没工夫,你找小杨吧,她闲着呢。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闲房。不让机器闲着。3.闲空儿:农闲。忙里偷闲。4.与正事无关的:闲谈。闲话。5.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提到“多管闲事”,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比如同事小王总爱指导别人如何整理文件柜,尽管他自己桌上堆得像杂货铺。这种“热心”是否真的有用?或许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善意,什么又是越界的行为?
举个成语例子——“狗拿耗子”。张阿姨看到邻居家孩子写作业用手机查资料,立刻冲过去教育家长“别让孩子沉迷网络”,结果对方尴尬解释只是在查成语词典。这种过度干预的善意,反而让人感到压力。问题来了:如何区分关心他人和干涉他人?答案或许藏在“分寸感”里——先倾听,再判断是否需要行动。
另一个典型是“越俎代庖”。公司新来的实习生主动帮市场部改宣传文案,结果漏掉了关键数据。老员工拍拍他肩膀:“厨房的菜刀再锋利,也不能用来修剪盆栽啊。”这提醒我们: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有时候“不帮忙”才是最大的帮忙。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积极性是否值得保护?或许可以引导他参与跨部门协作,把热情用在合适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有些“多管闲事”藏着文化密码。北方人习惯问“一个月挣多少钱”,南方人觉得这是隐私窥探;长辈认为提醒年轻人穿秋裤是关爱,年轻人却视为束缚。我曾在地铁上目睹两位老太太争论该不该给孕妇让座——当事人其实只是胖了些。这种认知差异告诉我们:在行动前多问一句“需要帮助吗”,比直接出手更显智慧。
观察发现,现代人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社区志愿者巡逻队会提醒住户关好门窗,但绝不窥探阳台晾晒的衣物;职场导师指导新人时会说:“这是我的经验,你可以参考。”这些转变印证了一个道理:帮助的终极目标,是让被帮助者获得自主成长的空间。就像修剪树木,既要剪去枯枝,又要保留向上生长的可能。
最后看“咸吃萝卜淡操心”这个俗语。朋友小李总担忧我家的猫会不会寂寞,直到某天他发现猫咪正悠闲地晒太阳理毛。这场景恰似生活给我们的启示:有时候我们操心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可能根本不是问题。保持适度的关心,留出呼吸的余地,或许才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
当我们在讨论“多管闲事”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艺术。就像园丁打理花园,既要勤于除草施肥,也要懂得让植物按自己的节奏生长。下次想要伸出援手时,不妨先在心里画个问号:这个举动是浇灌了对方,还是打乱了他们的生长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