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大发议论
繁体字形:大放厥辭
英文翻译:talk a great deal of nonsense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厥:1.晕倒;气闭:昏厥。痰厥。2.文言代词。相当于“其”:厥后。大放厥词。3.文言助词。相当于“之”:层构厥高,临乎未央。4.文言副词。才;乃: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哎呦,说到“大放厥辞”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自问自答时间到!)其实它就是形容人说话夸张不靠谱,甚至有点脱离实际,比如——
举个例子哈,隔壁老王最近炒股亏了钱,但每次聚餐他都拍胸脯说:“下个月我能赚它个十倍!”结果呢?连账户密码都忘了。这种光喊口号不落地的操作,可不就是“大放厥辞”的典型么?(摊手)
那问题来了:为啥有人总爱“大放厥辞”呢?说白了,要么是想显摆自己,要么是心虚想掩盖问题。比如公司开会时,总有人把“明年业绩翻三番”挂嘴边,但连个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这时候你就懂了:这大概率是画大饼呢!(敲黑板)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别急着笑话别人。有时候“大放厥辞”反而能暴露问题——比如那些吹嘘“三天瘦十斤”的减肥广告,一听就知道不科学。这时候咱的警惕雷达就得“哔哔”响起来,提醒自己别踩坑。(你懂的)
个人觉得啊,现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辞”的现象特别多。就像某些网红张口闭口“改变行业格局”,结果连产品说明书都写不明白。这种时候咱们普通吃瓜群众就得学乖点:别光听人怎么说,关键看他们怎么做。
最后插句实在话:遇到“大放厥辞”的情况,别急着怼也别全信。冷静下来分析逻辑,查证事实,这才是避免被带偏的硬道理。毕竟现实世界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推动的,对吧?(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