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
拼音 [jī kāng]
注音 ㄐㄧ ㄎㄤ
是否常用

嵇康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嵇康jī kāng

    基本解释

    嵇康的意思

    嵇康  jī kāng  ㄐㄧ ㄎㄤ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博学有奇才,不与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好老、庄之学,擅四言诗。与山涛、阮籍等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后为司马昭所害死。著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

    德语 Xi Kang (Eig, Pers, 223 - 263)​

    法语 Xi Kang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名臣像》

    辞典解释

    嵇康  jī kāng  ㄐㄧ ㄎㄤ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博学有奇才,不与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好老、庄之学,擅四言诗。与山涛、阮籍等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后为司马昭所害死。著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

    德语 Xi Kang (Eig, Pers, 223 - 263)​

    法语 Xi Kang

网络解释

  1. 嵇康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名臣像》

嵇康的单字解释

【嵇康】的常见问题

  1. 1.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出自:三国·魏·嵇康《卜疑集》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嵇康 

  2. 2. 三国时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3. 3.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渭不分,无法相提并论。

  4. 4.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清渭浊,无法相提并论。

  5. 5. 嵇康与何晏、王弼持积极入世态度不同,他更偏好庄子,崇尚自然。

  6. 6. 我们由嵇康一些论说文的结构方式、论辩析理的技巧特色等入手,可以窥知其散文对传统论文的继承与突破。

  7. 7. 嵇康坦然不惧,在名作《与山居源绝交书》中,以率真之性,直言无忌。

  8. 8. 陶潜归园,嵇康打铁,梭罗泛湖,千古传诵。

  9. 9. 自嵇康死后,广陵散绝,你为了找寻广陵散古曲,竟然去盗墓?

  10. 10. 嵇康死,广陵散绝!千古憾事!向秀为告之嵇康其真正的死因和敌人而转世重生,奈何……冤过才知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