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
拼音 [tán cí]
注音 ㄊㄢˊ ㄘˊ
繁体 彈詞
是否常用

弹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弹词tán cí

    基本解释

    弹词 táncí

    [fiddle ballads in Chinese southern dialects]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曲艺形式,曲调、唱腔各异,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辞典解释

    弹词  tán cí   ㄊㄢˊ ㄘˊ  

    一种曲艺。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扬琴陪衬。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唱腔则因地而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也称为「搊弹词」。

网络解释

  1. 弹词

    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弹词的单字解释

  • [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 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弹词】的常见问题

  1. 1. 弹词主要是指兴盛于明清,流布于南方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以女性创作的弹词最具影响力。

  2. 2. 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3. 3. 她们没说我不克不及再对于可乐弹词说唱。

  4. 4. 时至今日,对宝卷、弹词、鼓词、地方戏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5. 5. 数百年以来,苏州弹词唱腔以曲调璀璨,流派纷呈而享誉吴地。

  6. 6. 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流传到江南,与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结合的产物。

  7. 7. 关于弹词的渊源流变,历来众说纷纭。

  8. 8.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女性弹词小说亦不例外。

  9. 9. 扬州弹词的传统调式是“商调”,李仁珍开始自己慢慢尝试,逐步将“商调”提升为“徵调”,继而又创立了“羽调”、“宫调”。

  10. 10. 在发展过程中,其叙事体制由原来的七言叙事体为主变为模仿戏曲表演的代言体为主,至清代,弹词成为一种新兴的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