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g yǒu kě yuán
成语解释:原:原谅。从情理上说;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谞传》:“光之所至,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情有可原
英文翻译:as excusable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原:1.最初的;开始的:原始。原人。原生动物。2.属性词。原来;本来:原地。原作者。原班人马。原有人数。3.没加工的:原棉。原煤。原油。4.姓。5.原谅:原宥。情有可原。6.宽广平坦的地方:平原。高原。草原。原野。7.同“塬”。
小明今天上班迟到了半小时,老板正要发火时,同事悄悄说:"他路上遇到老人晕倒,帮忙叫了救护车才耽搁的。"老板表情立刻缓和下来:"这种情况确实情有可原。"
问:什么情况下迟到能被原谅?当迟到源于救助他人、处理突发危机等正当理由时,人们往往愿意给予理解。就像故事里的小明,他的迟到行为背后藏着助人为乐的善意。
记得社区张阿姨总爱打听别人隐私,直到有次看到她悄悄给独居老人送饭,我才明白:"她过度的关心虽然让人尴尬,但出发点确实是好的。"这种矛盾状态,或许正是情有可原的最好注脚。
问:情有可原等于完全正确吗?当然不是。就像开车闯红灯送孕妇去医院,虽然紧急情况值得体谅,但交规仍会记录违章。这个成语更像是在错误行为与善意动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我常想,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共情能力"。当我们说"情有可原"时,其实是在进行多维度的价值判断——既承认行为的不妥,又看到背后的无奈或善意。这种思维方式,或许能让我们的社会少些尖锐对立,多些温暖包容。
不过也要警惕滥用这个成语。就像去年邻居总以"工作压力大"为由深夜喧闹,持续三个月后,再情有可原的理由也变成了扰民借口。把握好理解与纵容的界限,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