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qíng yòng shì
成语解释: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冲动办事
繁体字形:感情用事
英文翻译:give oneself over to blind emotions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生活中常有人说“别感情用事”,可这个词到底指什么?举个栗子:小李因为被同事批评,一气之下辞职,事后发现新工作并不理想。这种因情绪波动做出的决定,就是典型的“意气用事”。为什么人们容易掉进这个坑?其实大脑在情绪激动时,理性思考功能会被暂时压制,就像手机开了“省电模式”——省掉了深度分析,只剩快速反应。
再看另一个场景:小红网购时看到“最后一件”的提示,心跳加速直接下单,结果收到货发现根本不需要。这时候的“冲动消费”也属于感情用事。有趣的是,这种模式反而会让人误以为在解决问题——毕竟“做了点什么”比“冷静分析”更能快速缓解焦虑,就像给漏气的轮胎贴创可贴。
有人问:“感情用事难道全是坏事吗?”观察发现,在危急时刻的瞬间判断反而可能救命。比如老张看到孩子快摔倒时飞扑过去当肉垫,这种本能反应恰恰得益于情感驱动。可见关键在于区分场景——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三思后行,应对突发状况则需要当机立断。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培养“情绪缓冲带”。我自己会在手机便签存着三个灵魂拷问:“这事三天后还重要吗?”“最差结果我能承受吗?”“有没有更优解?”每次情绪上头就拿出来读,如同给大脑装了个减速带。毕竟成年人的清醒,很多时候是练习出来的条件反射。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擅长控制情绪的人,往往更愿意承认自己会感情用事。他们像经验丰富的船长,既懂得观测风浪,也不否认海啸的存在。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或许比强行压抑情绪更有助于做出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