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ài
  • tún
  • è 饿
  • sh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ài mǐ tún è shā

成语解释:戤:依靠;囤:盛粮食的器物。依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戤米囤餓殺

英文翻译:Rice hoarding, starvation and killing

戤米囤饿杀的意思

戤:〈方〉假冒商品牌号以图利:戤牌。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囤:[dùn]1.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粮食囤。大囤满,小囤流。2.(Dùn)姓。[tún]储存:囤积。囤粮。仓库里囤了不少货物。

饿:1.肚子空,想吃东西(跟“饱”相对):饥饿。饿虎扑食。肚子很饿。2.使挨饿:牲口多拉几趟不要紧,可别饿着它。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听过“戤米囤饿杀”这个成语?它字面意思是“靠着米仓却饿死”,用来讽刺那些守着资源却不懂利用的人。比如有人家里明明堆满食材,却抱怨“没东西吃”,最后只能点外卖——这就是典型的“戤米囤饿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其实根源在于思维惯性。就像很多公司明明建立了知识库,员工遇到问题还是重复造轮子。不是资源不够,而是缺乏调用资源的意识和技巧。有个真实案例:某团队花大价钱买了行业报告,结果三年后发现文件在云盘里积灰,当时的市场洞察完全过期了。

这种困境在现代社会尤其明显。我们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学习视频,书架上摆着没拆封的畅销书,却总说“没时间成长”。有个朋友去年报名了编程课,结果至今停留在第一章,反而天天刷短视频。这不就是数字时代的“戤米囤饿杀”吗?

怎么破解这个怪圈?关键是把“拥有”转化为“使用”。就像健身卡不会自动让人变瘦,但每周固定打卡三次就会见效。我尝试过把囤积的书籍放在床头显眼位置,意外发现阅读量提升了40%。有个创业者更聪明:他把积压的行业人脉拉了个资源互换群,三个月促成了六笔合作。

有时候,资源闲置比资源匮乏更危险。就像超市货架上的临期食品,再好的东西放着不用也会贬值。在我看来,“戤米囤饿杀”不仅是资源浪费,更是机会成本的隐形流失。下次看到家里积灰的烤箱或办公室里尘封的设备,不妨问问自己:这些“米囤”里,是不是藏着还没开封的宝藏?

当我们讨论资源利用率时,有个反直觉的事实:过度储备反而会降低行动力。就像总想着“等准备充分再开始”的人,往往永远迈不出第一步。或许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继续囤积更多米粮,而是先学会生火煮饭。

"戤米囤饿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