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uǒ shèng wú jǐ
成语解释: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所剩無几
英文翻译:there is not much left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剩: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2.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几:[jǐ]1.询问数量多少:几个人?。来了几天?2.表示不定的数目:十几岁。几十个。所剩无几。[jī]1.小桌子:茶几。窗明几净。2.副词。将近;差一点:月几望(月亮将近十五满月)。几死者数(shuò)(好几次都差一点死掉)。
当听到“所剩无几”这个成语时,许多人会联想到资源紧缺的场景。例如:“台风过后,超市货架上饮用水所剩无几,居民纷纷开始储备物资。”这种描述不仅直观,还能引发思考:为什么我们总在事物即将耗尽时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实物吗?实际上,“所剩无几”的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广泛。比如职场中,有人会说:“项目截止日期临近,但团队成员的耐心已所剩无几。”这里描述的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状态,而非具体物品。生活中,手机电量显示“所剩无几”时的焦虑感,与现代人对时间“所剩无几”的感叹,本质上都是对有限资源的敏感反应。
我常观察到,人们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要么对尚存的事物视而不见,要么在即将失去时过度恐慌。就像抽屉里那包快见底的咖啡粉,明明足够再泡五杯,但看见包装袋瘪下去时,还是会不自觉地加快网购补货速度。这种心理暗示比实际短缺更具影响力。
问:如何区分‘所剩无几’和‘寥寥无几’?关键在于观察主体状态。前者强调存量递减的动态过程,比如“会议时间所剩无几”;后者侧重绝对数量少的静态事实,如“同意这个方案的人寥寥无几”。当看见晚霞逐渐暗淡,说“暮色中光亮所剩无几”会比用“寥寥无几”更准确传神。
有个有趣的现象:超市总把临期食品放在醒目位置,利用“所剩无几”的紧迫感促进消费。这种策略的成功,恰恰说明人们对有限性提示的本能反应。但换个角度看,意识到“精力所剩无几”时及时休息,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关键在于是被动焦虑还是主动管理。
老茶客泡茶时会特意留些茶汤在壶中,称为“留根法”,防止下一泡茶味断层。这种智慧给我们启示:面对“所剩无几”的处境,未必要榨干最后一丝资源,保留余地或许能创造更持久的价值。就像写文章时,把最好的灵感留点余味,往往比倾囊而出更令人回味无穷。
下次看到手机电量标红,不妨将其视为提醒而非警告。毕竟,20%的电量足够完成重要通话,正如人生每个阶段看似有限的资源,只要合理分配,总能支撑我们抵达下一个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