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 dào huí fǔ
成语解释:指回家
成语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将大卸几块的枪炮埋在筐下,上面盖上蓑衣,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回家
繁体字形:打道迴府
英文翻译:Return home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府:1.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官府。政府。2.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3.旧时指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总统府。4.敬辞,称对方的家:贵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府。济南府。6.又同“腑”。
哎,说到"打道回府"这个成语啊,老张上个月就闹了个笑话。那天公司临时停电,老板大手一挥:"今天提前收工,大家打道回府吧!"您猜怎么着?新来的实习生小王愣是掏出手机查地图,满世界找"回府路"呢!
等等,这成语到底是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嘛,就是"原路返回"的文艺说法。像上周我去爬山遇到暴雨,领队扯着嗓子喊:"别硬撑了,咱们赶紧打道回府!"您看,关键时刻用这词儿特别带劲。
不过您发现没?这成语现在用得最多的倒不是正经场合。前些天菜市场收摊,卖菜大娘冲隔壁摊位喊:"老王头,你这芹菜蔫成这样,还是趁早打道回府吧!"您听听,连讨价还价都能用上这词,够接地气吧?
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用'打道'这个词儿?"这事儿得从明清时期说起。那时候官员出行要"鸣锣开道",返程就叫"打道回府"。现在虽然没这排场了,但成语保留下来,反倒多了几分诙谐劲儿。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在"留白"的意境。您瞧电视剧里常有的桥段:主角风风火火赶到机场,结果航班取消,镜头一转配上画外音"只得打道回府",啥解释都不用,观众自然心领神会。
记得去年同学聚会,老班长醉醺醺地说:"咱们这帮人就像打道回府的游子,转个圈又聚到老地方。"您品品,这话里既有岁月沧桑,又带着温暖人情味儿,比直说"回家"可高明多了。
说到底,语言就像活水,老词新用才显生机。下次遇到事儿想撤退时,不妨甩出这句"打道回府",保准比说"溜了溜了"有范儿。您要是不信?试试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