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ā lā chě chě
成语解释:原指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推拉动作。比喻不干脆;不痛快。现在常用来形容拉私人关系的不正之风。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还这么涎皮赖脸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拉私人关系
繁体字形:拉拉撦撦
英文翻译:pull and push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扯:1.拉:拉扯。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扯开嗓子喊。2.撕;撕下:扯五尺布。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3.漫无边际地闲谈:闲扯。东拉西扯。
“拉拉扯扯”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拽来拽去”,但实际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利益、情感或权力等纠缠不清的关系。比如职场中,同事A想把任务推给同事B,同事B又试图甩锅给同事C,这种互相推诿的行为就像在玩拔河,谁都不愿主动承担,结果项目原地打转——这不就是典型的“拉拉扯扯”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情况到底是谁吃亏?”答案往往出乎意料:表面上看似占便宜的人,长期反而会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比如部门会议上,老张总把难题踢给下属小王,起初大家觉得老张聪明,但半年后领导提拔的却是小王。因为拉扯的本质是能量消耗,而专注做事的人才能积累真正的信任。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亲戚间为遗产分配争吵不休,你拉我扯地讨论“房子该归谁”“存款怎么分”,这时候常会听到劝架的人说:“别拉拉扯扯了,白纸黑字按法律办吧!”这种场景里,成语既形容了动作上的推搡,更暗含了情感上的撕扯——明明血脉相连,却被物质牵绊得面目全非。
那么遇到“拉拉扯扯”该如何破局?某次商业谈判给了我启发。两家公司为分成比例僵持两周,后来甲方负责人突然说:“咱们别拉扯了,把各自底线写在纸上交换。”结果发现双方预期差距只有3%,最终各让1.5%当天就签了合同。这说明很多时候,坦诚沟通能迅速解开看似复杂的绳结。
历史上也不乏深刻案例。战国时期,秦国使者到楚国谈判,楚臣们为“该强硬还是怀柔”争论三天,最终错失战机。这段记载被司马迁评价为“群臣拉扯,误国之道”。放在今天看,团队决策时若陷入无止境的拉扯,确实可能错过市场窗口期。这让我联想到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试错”文化——与其拉扯不如先做最小可行性产品。
朋友间偶尔也会出现微妙拉扯。比如聚餐时抢着买单,两个人抓着账单你来我往,服务员在旁边哭笑不得。这种“甜蜜的拉扯”其实充满人情温度,和前面说的恶性拉扯完全不同。所以成语的具体含义,还得看拉扯背后的动机是善意还是算计。
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人际关系就像皮筋:适度拉扯能产生互动张力,但绷得太紧就会断裂。重要的是找到“收放自如”的平衡点——该坚持时站稳立场,该放手时果断向前。毕竟生命有限,把时间花在建设性的事情上,远比相互拉扯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