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i wān mò jiǎo
成语解释: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不直截了当
繁体字形:枴彎抹角
英文翻译:equivocate
拐:1.转变方向:那人拐进胡同里去了。前面不能通行,拐回来吧!2.弯曲处;角:墙拐。门拐。3.瘸:他一拐一拐地走了过来。4.说数字时在某些场合用来代替“7”。5.下肢患病或有残疾的人走路拄的棍子,上端有短横木便于放在腋下拄着走。6.拐骗:诱拐。拐款潜逃。
弯:1.不直。与“直”相对:弯路。2.使弯曲:弯腰。3.弯曲的地方或弯曲的部分:转弯抹角。拐个弯就到。4.开弓:弯弓。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泪。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抹煞。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墙。抹石灰。2.紧靠着绕过去:抹头。抹身。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mā]1.擦:抹桌子。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抹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比如同事说:“最近天气真热,空调好像不太给力啊。”其实他想说的是:“能不能把空调温度调低点?”这种间接沟通看似绕远路,实则隐藏着避免尴尬或照顾对方情绪的意图。
成语“旁敲侧击”就是典型例子。比如家长教育孩子:“听说隔壁小明每天背十个单词。”这句话的核心其实是督促孩子主动学习。这种表达方式的妙处在于:既传递了信息,又给对方保留思考空间,就像在对话中埋下一颗种子,等待对方自己发芽。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说重点?这涉及到人际交往的微妙平衡。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提议:“这家餐厅的菜量特别大。”潜台词可能是“我们换个便宜点的地方”。直接说“太贵”可能让人难堪,而用比喻或暗示,就像给真话裹上一层糖衣,更容易被接受。
从个人经验看,拐弯抹角像把双刃剑。工作中曾遇到客户说:“你们的方案很有创意,但执行周期是不是有点紧张?”后来才明白对方真正担心的是成本问题。这种表达虽然避免了正面否定,但也可能造成理解偏差。就像玩文字捉迷藏,猜对了增进默契,猜错了反而浪费时间。
换个角度看,“指桑骂槐”式的表达有时反而是智慧的体现。比如历史故事里,大臣用“老马识途”暗示国君该启用老臣,既维护了君主颜面,又达到了目的。这种语言艺术如同走钢丝,需要精准把握分寸——太隐晦会变成谜语,太直白又失了韵味。
观察发现,不同文化对“绕弯子”的接受度差异显著。东方语境中常见“话到嘴边留半句”,西方更倾向“开门见山”。就像喝茶与喝咖啡的区别,没有绝对优劣,更多是习惯使然。关键要读懂语境中的空气,就像冲浪者需要感知海浪的节奏。
当遇到拐弯抹角的表达时,不妨多问一句:“您是不是想说……”这种确认就像给对话装上导航仪,既能避免偏离路线,又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毕竟沟通的真谛,不在于是否走直线,而在于能否抵达理解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