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o sān jiǎn sì
成语解释: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成语出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过分地挑剔
繁体字形:挑三揀四
英文翻译:pick and choose
挑:[tiāo]1.担:挑水。2.选择:挑选。3.挑剔:挑毛病。4.扁担和它两端挂着的东西:货挑儿。5.量词。用于成挑的东西:一挑水果。[tiǎo]1.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挑帘子。2.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挑火(拨开炉灶的盖火,露出火苗)。挑刺。3.挑动:挑拨是非。4.一种刺绣方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去,以构成花纹、图案等。5.也叫提。汉字的一种笔画,即“㇀”。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拣:1.挑选:拣选。拣择。挑肥拣瘦。时间有限,请拣要紧的说。2.同“捡”。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挑三拣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过分挑剔、难以满足。比如朋友约你吃饭,你一会儿嫌餐厅太远,一会儿嫌菜品太贵,对方可能半开玩笑地说:“别挑三拣四啦,赶紧决定吧!”这时候的“挑三拣四”既带着无奈,也藏着提醒——过于纠结可能错过当下的快乐。
有人会问:挑三拣四一定是坏事吗?其实不然。比如买电子产品时仔细对比参数,工作中反复优化方案,这种“挑三拣四”反而是负责任的体现。关键要看场景:挑的是无关紧要的细节,还是真正影响结果的核心要素?前者容易陷入内耗,后者却能创造价值。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小张负责活动策划,总在舞台背景颜色、嘉宾座椅款式上反复修改,导致团队加班却收效甚微。组长提醒他:“我们更需要‘挑’流程漏洞,‘拣’用户需求。”这句话点醒了小张——把挑剔的劲头用在刀刃上,才能事半功倍。
生活中如何避免无意义的挑三拣四呢?我有个亲身体验:以前网购衣服总要对比十几家店铺,现在我会先明确“需要保暖外套”而不是“找完美外套”,筛选效率直接翻倍。这让我意识到,设定清晰的目标能自动过滤掉70%的无关选项。
有趣的是,某些行业的“挑三拣四”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比如智能招聘系统能快速筛选简历,农业分拣机可以精准识别果蔬品质。当机器接手基础筛选工作,人类反而更需要培养“战略性挑剔”的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细致入微,什么时候该抓大放小。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爱说别人“挑三拣四”的人,往往自己也有特定坚持。就像我妈总嫌我爸买菜太慢,但她在整理衣柜时也会把衣服按颜色渐变排列。或许我们都该对彼此的“挑剔清单”多些理解,毕竟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几个特别在意的“必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