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o
zhǒu
拼音 [sào zhǒu]
注音 ㄙㄠˋ ㄓㄡˇ
繁体 扫帚
是否常用

掃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掃帚sào zhǒu

    基本解释

    扫帚 sào zhǒu

    [broom] 扫地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也叫“扫把”

    辞典解释

    扫帚  sào zhou   ㄙㄠˋ ˙ㄓㄡ  

    扫地用具。以竹枝、芒草等扎成。有长柄。
    《南史.卷四七.刘休传》:「令休于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皂荚扫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猛抬头看见他簷下,挂著一把破扫帚。」

    植物名。藜科地肤子属,一年生草本。高一公尺余。分枝多,叶互生,夏季开花。胞果扁球形。茎枝晒干后可做扫帚。
    也称为「地肤」。

    英语 broom

    德语 (Kehr)​Besen (S)​, Feger

    法语 balai

网络解释

  1. 扫帚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

掃帚的单字解释

  • [sǎo]1.用掃帚除去污穢。2.清除;平定。3.指摧折之使失去。4.祭掃。5.盡;全部。6.掠過;吹拂。7.畫;寫。[sào]見“掃帚”、“掃彗”。
  • 清除垃圾、尘土或油垢等的用具:笤帚。扫帚。炊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