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 zhī mǒ fěn
成语解释: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女人
繁体字形:搽脂抹粉
英文翻译:paint and powder one 's face
搽:用粉末、油类等涂(在脸上或手上等):搽粉。搽碘酒。搽护手霜。
脂:1.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里面的油质:脂肪。油脂。松脂。2.胭脂:脂粉。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泪。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抹煞。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墙。抹石灰。2.紧靠着绕过去:抹头。抹身。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mā]1.擦:抹桌子。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抹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粉:1.粉末:面粉。藕粉。花粉。把绿豆磨成粉。2.特指化妆用的粉末:香粉。涂脂抹粉。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凉粉。粉皮。4.特指粉条或粉丝:绿豆粉。菠菜炒粉。5.变成粉末:粉碎。粉身碎骨。石灰放得太久,已经粉了。6.粉刷:墙刚粉过。7.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蝶。粉连纸。8.粉红:粉色。粉牡丹。这块绸子是粉的。
“搽脂抹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涂抹胭脂和香粉,实际常用来形容刻意美化外表或掩盖真相的行为。比如邻居张婶总爱说:“我家孩子从不玩手机!”可每次路过她家窗户,都能看到孩子缩在沙发里刷短视频。这不就是典型的“搽脂抹粉”吗?明明想维持“模范家庭”的形象,却把真实情况藏在了脂粉后面。
有人可能会问:用化妆品修饰容貌和这个成语有关系吗?其实二者本质相通。就像小王面试前精心打理发型、换上笔挺西装,这是合理的形象管理;但若他虚构工作经历,把三个月实习说成三年总监经验,就成了“搽脂抹粉”式的造假。前者是修饰,后者是伪装——关键区别在于是否扭曲事实。
在传统文化中,“洗尽铅华”常被称道,但现实中适度修饰未必是坏事。我曾在博物馆看到明代仕女图,画中女子眉间贴花钿、唇染朱砂,这种审美智慧传承了数百年。就像我们现在用PPT美化工作报告,只要内容真实可靠,适当的“搽脂抹粉”反而能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不过当“脂粉”厚到看不清真容时,问题就出现了。某网红餐厅用滤镜把发霉的墙面拍成复古风,菜品图片更是PS得与实物毫无关联,这种过度包装最终只会让消费者产生被欺骗的愤怒。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说的话:“脸上扑粉别扑到心眼上”——外在修饰永远代替不了内在质地。
观察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洪流,会发现“搽脂抹粉”已不仅是个人行为。某些企业把环保报告写得花团锦簇,实际排污数据却不敢公开;个别城市大搞“路边景观墙”,把破旧巷道挡在彩绘板背后。这些现象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涂抹得多漂亮,而在于敢于直面真实的勇气。
说到底,胭脂盒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就像舞台演员需要油彩塑造角色,生活中我们也会根据场合调整形象。重要的是明白何时需要轻扫腮红提气色,何时应当素面朝天见真心。保持这份清醒,或许才是对待“搽脂抹粉”最智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