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 shǒu rén huán
成语解释:人寰:人世。指离开人世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死亡
繁体字形:撒手人寰
英文翻译:depart this life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寰:广大的地域:寰宇。寰海。人寰。
“撒手人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松开手离开人间”,用来委婉地表达“去世”。比如一位医生在抢救病人后感叹:“他最终没能撑过去,撒手人寰时家人都围在身边。”这里的语境既没有回避死亡的沉重,又通过“撒手”这个动作带出一丝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悲伤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一位百岁老人安详离世,家人可以说:“奶奶走得平静,像睡着了一样撒手人寰。”这时候成语反而传递出对生命自然终结的坦然接受。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看使用者如何调配情感浓度。
再举个历史小说中的例子:“将军中箭落马,望着未竟的疆土长叹一声,就此撒手人寰。”短短二十字既交代了结局,又刻画了壮志未酬的悲壮感。可见这个成语特别适合需要保持叙事美感的场景,比直白的“去世”更有文学张力。
我注意到现代人越来越喜欢用这个词。或许是因为当代社会忌讳直接谈论死亡,“撒手人寰”既能准确表达,又像给话题蒙了层薄纱。有次听邻居劝慰丧母的朋友:“阿姨是完成人生任务后撒手人寰的。”这句话既承认了事实,又暗含生命轮回的哲学意味。
有人会困惑:这个词和“驾鹤西去”有什么区别?前者更侧重“主动放手”的意象,后者偏向仙逝的飘逸感。比如可以说创业者“在项目失败后撒手人寰”,但用“驾鹤西去”就不太合适。语言的精妙往往藏在细节里。
最后看个温情案例:社区公告栏写着“张老师昨日撒手人寰,追思会定于周末”。这种用法既正式又不冰冷,就像给告示牌别了朵白花。语言的力量,有时就体现在让沉重的话题依然保有体面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