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
拼音 [jù lǐ lì zhēng]
注音 ㄐㄩˋ ㄌㄧˇ ㄌㄧˋ ㄓㄥ
繁体 据理力争
是否常用

據理力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據理力爭jù lǐ lì zhēng

    基本解释

    据理力争 jùlǐ-lìzhēng

    [argue strongly on just grounds] 根据道理而竭力争辩

    我们再去据理力争,非达到目的不走!——巴金《家》

    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文明小史》

    辞典解释

    据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ㄐㄩˋ ㄌㄧˇ ㄌㄧˋ ㄓㄥ  

    根据事理,竭力争取。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吞声忍让,恃强施暴,忍气吞声,无理取闹

    英语 to contend on strong grounds, to argue strongly for what is right

    法语 défendre énergiquement un point de vue fondé sur la raison

网络解释

  1. 據理力爭 (汉语词语)

    【解释】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

    【示例】我们再去~,非达到目的不走。 ◎巴金《家》八

    【近义词】力排众议、理直气壮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據理力爭的单字解释

  • [jù]1.依靠,依從。2.依照,根據。3.定,安。4.按着。5.證據。6.指憑據。即用作證明的書面文件。7.占有,占據,處於。8.抵拒。9.跨;蹲。10.確實。11.古印度長度單位。約相當於晉時的十里。12.姓。[jǐ]搏擊;爪持。
  • 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 1.“争”的繁体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