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yī shǔ èr
成语解释: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成语出处: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數一數二
英文翻译:count as one of the very best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数:[shù]1.数目:次数。数额。2.几;几个:数次。数日。3.天数;命运:气数。在数难逃。4.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首先产生了自然数(正整数),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零、无理数、负数、虚数等。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6.指数学:数理化。[shǔ]1.点算:数数(shù)。数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数得上。数一数二。3.责备;列举错误:数说。数落。[shuò]屡次:频数。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数一数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排名第一或第二”,但实际使用时,更多指向某个领域内公认的顶尖水平。比如:“这家小餐馆的招牌菜,在整个美食街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里没有明确说它是第一还是第二,但传递了一种“绝对值得一试”的肯定。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数一数二”而不是直接说“第一”? 其实,成语的模糊性反而让它更灵活。比如夸人时,如果说“你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既避免了“必须争第一”的压力,又表达了高度认可。这种留白反而让听者更舒服。
再看一个职场例子:“他在团队里数一数二的靠谱,老板总把重要项目交给他。” 这里不仅强调能力,还隐含了“信任”和“稳定性”。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它像一把软尺——不量具体数值,却能让人感受到“足够优秀”。
另一个思考:为什么“数一数二”常用于小范围比较? 比如村里手艺最好的木匠、小区里最受欢迎的便利店。因为如果范围太大(比如“全国数一数二”),反而显得夸张。这提醒我们,用好成语需要结合语境,就像穿衣服要合身一样。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人用“数一数二”最早见于元代杂剧,原指“逐个清点”,后来才演变成评价用语。语言就像河流,含义会随着时间改道。下次用它时,不妨想想:你是在清点数量,还是在传递一种温暖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