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uàn jī kuài zhōu
成语解释:见“断齑画粥”。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少陵秋风茅屋,而有广厦万间之愿;希文断齑块粥,而有先忧后乐之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繁体字形:斷韲塊粥
英文翻译:eat sparingly because of poverty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齑:1.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2.细;碎:齑粉。
块:1.成疙瘩或成团儿的东西:糖块儿。把肉切成块儿。2.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块香皂。三块手表。一块桌布。一块试验田。3.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三块钱。
粥:[zhōu]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江米粥。八宝粥。盛一碗粥。[yù]同“鬻”。
哎哟,说到“断齑块粥”这成语,可能很多人会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其实啊,它讲的是古人生活节俭,把咸菜切碎(断齑)配冷粥(块粥)凑合吃。比如你朋友天天啃馒头配咸菜复习考试,你就可以调侃他:“你这简直是现代版断齑块粥啊,不过考上清华北大可就值了!”你看,这么一用,是不是画面感立马出来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现在还有啥用?嘿,问得好!比如公司里有个实习生天天加班吃泡面,老板夸他“你这断齑块粥的劲儿,项目不成都难”。你品,这里既点出了辛苦,又带了点鼓励,比直接说“你真拼”更有味道对吧?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谁还真的顿顿吃冷粥啊?其实这成语早就引申成一种精神象征了。好比说有个up主用二手设备拍出百万播放,弹幕肯定刷爆“这才是数码时代的断齑块粥”。你看,老词儿套新场景,照样鲜活得很!
我倒是觉得啊,这种节俭精神可以有,但别过头。就像我邻居王叔,退休金明明够用,非要把剩菜热三顿,结果吃坏肚子住院——这哪是断齑块粥,根本是跟自己较劲嘛!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要学,但也要灵活变通,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来个冷知识:这成语原型范仲淹当年虽然穷得喝冷粥,后来当了大官照样保持简朴作风。所以说啊,断齑块粥不是目的,关键在培养心性。就像现在年轻人说的“先苦后甜”,古今道理啊,说到底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