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yè rú suō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日夜如梭
英文翻译:Day and night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梭:也叫梭子。在织布机上用来引导纬纱,使纬纱与经纱交织的主要机件。多用硬质木料制成,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
“日夜如梭”常被用来形容时间飞速流逝,就像织布机的梭子来回穿梭般迅捷。比如有人感叹:“刚入职时还觉得未来很长,转眼三年过去,真是日夜如梭啊!”这种表达往往带着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共鸣?现代人常被各种截止日期追赶,周末刚休息半天,周一又扑面而来。手机屏幕使用时间统计里,每周刷短视频的30小时仿佛凭空消失——这不正是“日夜如梭”的真实写照吗?
观察身边会发现有趣现象:中学生考试前总说“复习时间不够”,退休长辈却常念叨“日子过得真快”。有位社区老人这样描述:“晨练太极拳的动作还没比划完,树影就从东边移到了西墙,真像有只看不见的梭子在织时间的布。”
时间感知的差异从何而来?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新鲜体验会延长主观时间感。当生活被重复性事务填满,大脑会自动压缩记忆存储,就像把二十件白衬衫叠放时,视觉上会误以为只有三五件。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充实的生活反而让人觉得岁月匆匆。
个人认为,与其被动感慨时光飞逝,不如主动设计生活节奏。有位自由职业者的日程本给了我启发:她把每天划分为“创造时间”和“充电时间”,用蓝色记号笔标记深度工作时段,橙色标注休闲时刻。这种可视化管理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触。
最近遇到位创业者,他在办公室挂了幅特别的时钟,刻度不是数字而是季度目标。当员工看到指针指向“产品上线倒计时”,自然会调整工作优先级。这种具象化提醒,比单纯说“抓紧时间”更能唤醒行动力。
时间管理领域有个反常识发现:适当留白反而能提升效率。就像织布时需要留出经线间隙,梭子才能顺畅穿梭。那些在日程表里刻意安排“发呆时段”的人,往往比每分钟都排满的人更能把握时间流向。毕竟,真正的时间掌控者,懂得给光阴的梭子留出飞舞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