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c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fá chì fǎ

成语解释: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成语出处:《周易 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

繁体字形:明罰勅灋

英文翻译:Imperial edict

明罚敕法的意思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罚:处罚:惩罚。责罚。赏罚分明。罚他喝酒。

敕:皇帝的诏令:宣敕。敕命。敕封。敕撰。

法:1.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法。犯法。变法。军法。婚姻法。绳之以法。依法治国。2.方法;方式:办法。用法。土法。加法。这件事没法儿办。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书。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师法。法其遗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现身说法。6.法术: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国:法语。法文。9.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成语评论

明罚敕法”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其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小区里有人乱扔垃圾被罚款200元,物业提前贴了告示说明规则,结果大家自觉维护环境,这就是“明罚敕法”的体现——规则清晰、处罚明确,人们自然会更守规矩。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把惩罚说清楚?”试想,如果公司突然扣员工工资却不解释原因,员工只会感到恐慌和不满;但如果提前写明“迟到半小时扣半天奖金”,大家反而会主动调闹钟。可见,明确的规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让所有人知道底线在哪里。

再举个历史案例。商鞅变法时在城门口立木赏金,承诺搬木头就给钱。开始没人信,直到真有人拿到赏金,百姓才相信法令说到做到。这种“先明罚、后敕法”的策略,比单纯喊口号有效十倍。

这里藏着一个核心问题:明罚敕法为何能建立信任?答案藏在人性里——当人们清楚违规成本和执行尺度,就会自发衡量利弊。就像开车时看到测速摄像头,司机不是被逼着减速,而是主动选择不超速,因为知道后果可预期。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更需要“温度版”的明罚敕法。比如某些城市对首次交通违规者只警告不罚款,既保留法律威严,又给予改进机会。这种刚柔并济的方式,或许比一刀切更符合复杂的人际社会。

最后看个反例:某网红餐厅因卫生问题被突击检查关门,却从没公布过具体违规项。结果消费者反而怀疑“是不是故意找茬”。可见缺乏透明度的惩罚,即便初衷正确,也容易引发猜忌——而这正是“明罚敕法”试图避免的困境。

法律条文不是藏在抽屉里的戒尺,而是立在路边的指示牌。当规则既像北斗星一样指明方向,又如体温计般精准刻度,社会这台精密仪器才能运转得更顺畅。毕竟,让人心服口服的从不是惩罚本身,而是那份看得见的公平。

明罚敕法的造句

  1. 造句 要使社会安定,必须明罚敕法。
  2. 造句 雷电噬嗑,君子以明罚敕法!纯阳神功!缩地真言!
  3. 造句 天雷无妄,君子以茂对时育万物!生生不息!雷电噬嗑,君子以明罚敕法!纯阳神功!
  4. 造句 ”以爱的名义,从儿童福利出发,提升性侵女童的惩戒与防治力度,以刑去刑,明罚敕法。
  5. 造句 周旋门生,竞受财货,少者至万,多者千金,考计脏物,二百余万,便宜明罚敕法,以正典刑。

"明罚敕法"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