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楨"字共有1个读音: [zhēn]

基本信息

汉字

注音

ㄓㄣ

笔画

总笔画:13

异体字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6968

其它编码

五笔:shmy 仓颉:dybc 郑码:filo 四角:41986

笔顺编码

1234212511134

笔顺笔画

一丨ノ丶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点

楨的意思

同“”。

楨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ēn ㄓㄣˉ

 ◎ 同“”。

英语 hardwood; supports, posts

德语 Hartholz (S)​,früher beim Bau einer Mauer eingesetzte Grenzpfeiler

法语 arbuste à feuilles persistantes

楨字的详细解释

楨字的辞典解释

桢ㄓㄣzhēn 名

古代筑墙时立在两端的木柱。《尔雅·释诂下》:「桢,干也。」清·郝懿行·义疏:「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

支柱、主干。《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唐·皮日休〈文中子碑〉:「先生门人,为唐之桢。」

植物名。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丈余,叶呈卵形,皮质厚而有光泽,夏日开 白花,果实椭圆而黑,可入药。材质可供造船、建筑及观赏用。

康熙字典解释

楨【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貞。《說文》剛木也。《山海經》太山之上多楨木。《郭註》女楨也。冬不凋。

又楨榦,築牆所立兩木也。《書·費誓》峙乃楨榦。《孔傳》題曰楨,旁曰榦。楨當牆兩端者也,榦在牆兩邊者也。

又楨林,縣名。《前漢·地理志》屬上郡。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楨【卷六】【木部】

剛木也。从木貞聲。上郡有楨林縣。陟盈切

说文解字注

(楨)剛木也。此謂木之剛者曰楨。非謂木名也。吳都賦之楨廣韵之女楨、則爲木名。從木。貞聲。陟盈切。十一部。上郡有楨林縣。地理、郡國二志同。

更新时间:2025-04-24 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