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n
  • s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成语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成语出处: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走路缓慢

繁体字形:步履蹣跚

英文翻译:teeter

步履蹒跚的意思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蹒: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步履蹒。

跚:见〔蹒跚〕

成语评论

哎哟喂,说到“步履蹒跚”,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或者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比如说:“老张手术后恢复得不错,但走路还是有点步履蹒跚,得扶着墙慢慢挪。”你瞅瞅,这词儿是不是特形象?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这成语只能形容人吗?”嘿,还真不一定!比如你看到一只受伤的流浪狗,后腿一瘸一拐地找食儿,就能说:“小家伙步履蹒跚地钻进巷子,看着怪让人心疼的。”这说明啊,动物用这个词也没毛病。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趣的问题:为啥“步履蹒跚”能流传这么久?要我说,这词儿就像活化石,藏着咱们中文的智慧。你看哈,它把走路不稳的状态拆成“步履”和“蹒跚”,既押韵又带画面感,比直说“走不稳”高级多了。

不过要注意啦,别把这词儿和“踉踉跄跄”搞混了。比如说喝醉的人,用“踉踉跄跄”更合适,而“步履蹒跚”更多指因年老体弱导致的行动迟缓。举个反例:“老王虽然八十了,但天天晨练,走起路来一点不步履蹒跚。”你看看,这就是正面案例的反向运用。

最后说点个人想法哈,现在老龄化社会,咱们身边“步履蹒跚”的身影越来越多。我觉着吧,这词儿不仅是语言符号,更像面镜子,提醒咱们要多关注行动不便的人群。就像小区最近装了无障碍坡道,这不就是让“步履蹒跚”变得从容些的实际行动嘛!

步履蹒跚的造句

  1. 造句 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么警觉地飞过的,她没有什么剽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叫猎人见了无可奈何。巴尔扎克 
  2. 造句 老奶奶躬着腰,手里拄着根拐杖,步履蹒跚的走着。她满连皱纹,但很容易让人看出来她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她小心翼翼的,另一只手不时的捶着腰,时而又咳嗽几声,让人不免想要搀扶她一把。
  3. 造句 爷爷腿脚不灵,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4. 造句 灵感,是天才的女神。她并不步履蹒跚地走过,而是在空中像乌鸦那么警觉地飞过的,她没有什么剽带给诗人抓握,她的头是一团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里带红的鹤,教猎人见了无可奈何。
  5. 造句 关爱,有时是一双搀扶的手。遇到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我们可以伸出我们爱的双手来扶着他过马路,这对于我们不过是很小的事,可是却能给残疾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6. 造句 老人拄着拐杖走在山路上,背上的柴火使她步履蹒跚。
  7. 造句 步履蹒跚,不减世人美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
  8. 造句 回首过去,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为什么步履蹒跚,为什么踯躅不前,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或不愿意分清谁是改革的真正支持者,谁又是改革的真正反对者。
  9. 造句 如果我们承认,在儒学两千年间步履蹒跚和中华民族两千年间活力日衰的背后,深刻的原因乃是学术层面和宗教层面人格上帝信仰在心灵里的彻底沦丧,那么,儒学的复兴出路就不可能是接续汉唐宋明清的儒学旧轨走,儒学必须开出新境界。
  10. 造句 她步履蹒跚地朝大礼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