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pí lài liǎn
成语解释:脸憨皮厚;没羞没臊地缠磨不清。形容不顾羞耻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不顾羞耻的样子
繁体字形:死皮賴臉
英文翻译:be lost to all sense of shame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赖:1.依赖;依靠:仰赖。完成任务,有赖于大家的努力。2.指无赖:耍赖。赖皮。他说话不算数,太赖了。3.留在某处不肯走开:孩子看到橱窗里的玩具,赖着不肯走。4.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抵赖:赖债。赖婚。事实俱在,赖是赖不掉的。5.硬说别人有错误;诬赖:自己做错了,不能赖别人。6.责怪:大家都有责任,不能赖哪一个人。7.姓。8.不好;坏:好赖。今年庄稼长得真不赖。不论好的赖的我都能吃。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说到“死皮赖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人怎么这么厚脸皮”。比如同事小张想蹭老王的车上下班,老王委婉拒绝,小张却嬉皮笑脸地说:“顺路的事儿,我帮你买一周早餐!”老王哭笑不得,最后只好答应。这种“软磨硬泡达成目标”的场景,就是典型的“死皮赖脸”。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坚持吗?和积极争取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分寸感。比如求职时多发两封邮件跟进是积极,但如果每天打10个电话追问面试结果,甚至堵在人家公司门口,就变成骚扰了。前者让人看到诚意,后者只会暴露情商短板。
生活中其实藏着不少智慧案例。朋友阿琳分享过她的经历:有次网购遇到商家发错货,客服推诿说“退换要自付邮费”。她既不吵架也不妥协,而是每天发三张不同角期的商品照片配文:“亲,您看这颜色差得就像西红柿炒番茄~”坚持五天后,商家主动提出全额退款。这种用幽默化解尴尬的“战术性厚脸皮”,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巧劲。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是否在重新定义这个成语?我发现年轻一代更善于把“死皮赖脸”转化为社交技能。比如新人设计师反复请教前辈修改方案,表面看是“赖着学”,实则是用谦逊姿态换取成长机会。只要不触碰他人底线,这种适度的“粘人”反而能打开机会窗口。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警惕: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搭讪教学”,教人用强行尬聊的方式搭讪异性,还美其名曰“突破社交恐惧”。这种行为已经越过“死皮赖脸”的边界,变成骚扰。真正的沟通艺术,应该是让双方都感到舒服的双向互动。
观察发现,那些能把握好“厚脸皮”尺度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一是能准确感知对方情绪,在对方皱眉前及时刹车;二是懂得等价交换原则,就像开头小张用早餐换搭车,至少维持了关系的平衡。说到底,人际交往就像跳交谊舞,可以主动引领方向,但不能踩对方脚背。
当我们下次想用“死皮赖脸”的方式争取什么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行为是让双方都获益,还是单方面占便宜?是给彼此创造美好回忆,还是留下尴尬烙印?答案或许就藏在对方的表情和回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