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i rì méi yè
成语解释:犹言不分白天夜晚。
成语出处:冰心《姑姑》:“我希望她遇见一位煞神般的婆婆,没日没夜的支使欺负她,才给我出这口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不分昼夜干事
繁体字形:没日没亱
英文翻译:day and night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没:[méi]1.无;没有:屋里没人。我没铅笔。2.副词。未;未曾:没红。没来过。[mò]1.沉下去:沉没。淹没。2.漫过;高过:水深没顶。积雪没膝。3.隐藏:出没无常。4.把财物充公:没收。5.完了;终结:没世(终身)。没齿(一辈子)。6.同“殁”:病没。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提到“没日没夜”,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有人可能想到程序员熬夜改代码,有人联想到备考学生挑灯夜读。这个成语表面上描述“不分白天黑夜”的状态,但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这种持续投入是否真的有意义?
举个例子:老张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周睡在办公室。同事夸他“拼命三郎”,他却苦笑:“客户临时改需求,不加班就得违约。”这里的“没日没夜”是被动应对,更像被现实推着走的无奈选择。反观隔壁设计团队,为了创意方案自发讨论到凌晨,这种主动投入反而让他们的作品获得了行业大奖。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区分有价值的坚持与盲目的消耗?个人认为关键在于目标清晰度。就像登山者不会在山脚乱转,而是紧盯顶峰规划路线。我见过创业者白天见客户、晚上改BP,但每次熬夜后都会复盘调整节奏,这种“有策略的拼命”往往事半功倍。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美备考研究生时严格遵循“番茄工作法”,每天高效学习10小时,既保证睡眠又完成计划。相比那些在图书馆耗到关灯却效率低下的人,她的“没日没夜”其实是时间管理的艺术。这提醒我们:专注质量比单纯堆砌时长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常把“没日没夜”包装成美德。但观察身边真正做出成绩的人,他们更擅长在专注与放松间找平衡。就像马拉松选手不会全程冲刺,懂得分配体力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努力——不是看灯亮到几点,而是看每一步是否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
最后分享个真实故事:某作家闭关三个月完成小说初稿,看似符合“没日没夜”的典型形象。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他每天雷打不动晨跑、午休,写作时手机永远飞行模式。这种有节制的专注,或许比单纯熬夜更值得借鉴。毕竟,持续燃烧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而能量来自科学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