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n mù chuāng yí
成语解释: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繁体字形:滿目瘡痍
英文翻译:see evidence of people's distress everywhere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疮: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痍:创伤:疮痍。
“满目疮痍”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眼睛看到的全是伤口和伤痕”,实际用来形容环境或局面被严重破坏后的惨状。比如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战争后的场景吗?”答案是否定的——它既能形容自然灾害后的废墟,也能比喻社会问题或精神层面的创伤。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场台风席卷沿海村庄,电线杆倒塌、房屋屋顶被掀翻、街道上堆满断裂的树枝,这时新闻报道可能会说:“台风过境后,整个村庄满目疮痍,村民们正在清理废墟。”这里的“疮痍”既指物理破坏,也暗示着人们内心的伤痛。
再比如职场场景:某互联网公司经历大规模裁员和业务调整后,有员工形容:“现在的办公室满目疮痍,空荡荡的工位上还留着来不及带走的咖啡杯,白板上画到一半的产品架构图在风里摇晃。”这种用法将具象的破败景象,转化成了对组织动荡的生动刻画。
有人可能会疑惑:“用这个词会不会太夸张?”其实关键在于程度把控。当描述地震灾区、战乱城市或重大事故现场时,这个词恰如其分;但若是用来形容普通杂乱的书桌,就显得用力过猛了。就像绘画中的浓墨重彩,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才能产生共鸣。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其警示作用。当我们说“过度开发导致山林满目疮痍”时,不仅是描述环境现状,更在提醒人们反思破坏性行为。它像面镜子,既照见现实的伤痕,也映出人类自我修复的可能性——毕竟疮痍终会结痂,废墟之上也能开出新的花朵。
试着把这个成语放进历史语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曾因保护不力而满目疮痍,脱落褪色的画面让人心痛。但正是这种残缺美,反而让现代修复工作者更清晰地看见时间的痕迹,激发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破坏与重建的辩证关系,在这个成语里得到了微妙体现。
下次遇到让人心痛的场景时,不妨想想“满目疮痍”这个词。它不只是简单的景象描写,更像是个带着温度的历史见证者,记录着伤痛,也默默见证着重生的力量。当我们在文字中使用它时,是否也在传递着某种隐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