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ī lǐ dā lā

成语解释:物体下垂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神态等

繁体字形:滴裏耷拉

英文翻译:Dilidoda

滴里耷拉的意思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耷:大耳朵。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là)。

成语评论

哎呦喂,这“滴里耷拉”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词儿!你瞅瞅,比如老张家的阳台,衣服晾得那叫一个滴里耷拉,裤腿儿垂到楼下花盆上,袖子还勾着晾衣杆打转儿,活像开了个杂货铺。邻居见了都乐:“这阳台怕不是被台风刮过吧?”

这时候有人问了:“滴里耷拉到底啥意思啊?”嘿您别说,这词儿形容的就是松松垮垮、不规整的样子。好比小王的背包带子永远耷拉半截,走路时啪嗒啪嗒甩着拍屁股,他自己还嘟囔:“这叫随性懂不懂?”

不过话说回来,滴里耷拉就一定是坏事吗?我倒是觉着得分场合。你看老刘家的葡萄架,藤蔓自由生长得那叫一个恣意,阳光从叶缝里漏下来,反倒成了胡同里最出片的打卡点。有时候啊,刻意追求整齐反而少了点烟火气。

您猜怎么着?我自个儿办公桌就是个典型反面教材。左边堆着三天前的咖啡杯,右边散着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中间还卡着半包开了封的薯片。可奇了怪了,每回要找文件准能三秒内翻出来——这乱中有序的本事,也算滴里耷拉的另类智慧吧?

要说最逗的还得是菜市场那位卖鱼大姐。围裙上沾着鱼鳞,袖口滴着水珠子,可手里那把刀耍得叫一个利索。有顾客打趣:“您这身行头够邋遢啊!”大姐眼睛一瞪:“滴里耷拉咋啦?切出来的鱼片薄得能透光!”您瞧瞧,甭管外表多不讲究,手底下的真功夫才是硬道理。

所以啊,生活就像块调色板,有人喜欢工笔细描,有人偏爱泼墨写意。滴里耷拉未必是缺点,关键看用在哪儿、怎么用。只要不耽误正事儿,偶尔放松点儿反倒让日子更有滋味,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滴里耷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