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zhú
拼音 [bào zhú]
注音 ㄅㄠˋ ㄓㄨˊ
是否常用

爆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爆竹bào zhú

    基本解释

    爆竹 bàozhú

    [firecracker] 古时用火烧竹,毕剥有声,火花迸裂,称为爆竹。今人用纸卷火药,点燃发响,也称爆竹,或称爆仗

    辞典解释

    爆竹  bào zhú   ㄅㄠˋ ㄓㄨˊ  

    古时以火燃竹,劈㕷作响,用以驱鬼。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点燃引线就会炸裂,发出巨大声响,常在喜庆时燃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也作「爆竿」、「爆仗」。
    爆仗﹑炮竹

    英语 firecracker

    德语 Feuerwerk, Feuerwerkskörper, Schwärmer (S)​

    法语 pétard

网络解释

  1. 爆竹 (爆竹、爆竿、炮仗、鞭炮)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爆竹,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

爆竹的单字解释

  • 1.猛然炸裂:爆炸。爆破。2.出人意料地出现或发生:爆冷门。爆满。3.一种烹饪方法。一般是把原料放入坐在旺火上的沸油锅中急炒过油,随后放进调料再翻炒几下出锅。北方也指把牛肚一类的原料放入沸水中略煮。
  •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爆竹的近义词

"爆竹"的相关成语

【爆竹】的常见问题

  1. 1. 突然,一声爆竹,揭开新春佳节又一个黎明的序幕。随着这一声脆响,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房屋仿佛也震动起来。

  2. 2.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3. 3. 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 4.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5. 5. 新年的声声爆竹送走了旧日酸甜,唤醒了新的企盼。新桃旧符,年年望相似,似是旧时相识,人非物是,惟有游子哀愁,仍旧。

  6. 6. 听着声声爆竹,看着朵朵烟花,人们都在等待着另一个得开始。“新年”正穿着旱冰鞋,在五彩得大道上前进着,与我们拉近了距离。

  7. 7.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8. 8.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9. 9.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

  10. 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