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jī àng rán
成语解释: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充满活力
繁体字形:生機盎然
英文翻译:Full of life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机:1.机器:缝纫机。打字机。插秧机。拖拉机。2.飞机:客机。运输机。机场。机群。3.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机。生机。转机。4.机会;时机:乘机。随机应变。机不可失。5.生活机能:有机体。无机化学。6.重要的事务:日理万机。7.心思;念头:动机。心机。杀机。8.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机智。机警。9.姓。
盎:1.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2.洋溢;盛(shèng):盎然。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说到“生机盎然”,很多人会想到春天万物复苏的画面。比如:“小区里的草坪刚修剪过,嫩绿的草芽争先恐后向上蹿,连砖缝里都钻出几朵野花,真是生机盎然。”这个场景里,植物旺盛的生命力正是成语的具象表达。
有人可能会问:“生机盎然只能形容自然景象吗?”其实不然。去年参观科技园时,我看到这样的场景:“孵化器办公室里,年轻人围在白板前激烈讨论,电脑屏幕闪烁不停,空气里都跳动着创业者的热情,整个空间生机盎然。”这里用生机盎然形容人类活动的蓬勃状态,同样精准传神。
成语的妙处在于灵活运用。记得有次在早市听到摊主吆喝:“瞧这活蹦乱跳的江鲤子,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透着股生机盎然的新鲜劲儿!”将成语用于形容食材的鲜活程度,既接地气又让人会心一笑。这种用法突破了常规场景,反而让表达更生动。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积极视角。上周路过拆迁区时,意外发现断墙边有株野桃树开得正艳,让我想到:“在钢筋水泥的夹缝中,生命总能找到绽放的方式。”这种观察角度,或许就是理解“生机盎然”深层价值的关键——它不仅是描述现象,更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常有人疑惑:“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文绉绉?”其实只要情境合适,完全能自然融入日常对话。前些天帮邻居照料阳台植物,她回来后惊喜道:“龟背竹抽了三片新叶,绿萝也爬满花架,简直比宠物还有生机!”你看,去掉成语中的“盎然”二字,照样传达出生机勃勃的意思,这说明理解核心语义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当我们说某个地方生机盎然时,本质上是在传递希望感。就像推开儿童房的瞬间:乐高积木散落在地,蜡笔画贴在墙上,虽然凌乱,但那种扑面而来的活力,不就是最真实的生机盎然吗?学会捕捉生活中的这些片段,语言自然会变得鲜活起来。
最近在社区读书会听到个有趣观点:古人创造这类成语,其实是把观察自然的智慧转化成了语言符号。就像农民看着秧苗会说“长势喜人”,本质上和“生机盎然”异曲同工。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或许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
要真正掌握这个成语,不妨试试替换练习。把“公司最近项目很多”改成“研发部最近生机盎然”,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说成“游乐场里生机盎然”。通过这样的语言转化游戏,既能拓展表达维度,也能深化对词汇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