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ng
拼音 [yōng jū]
注音 ㄩㄥ ㄐㄩ
繁体 癰疽
是否常用

痈疽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痈疽yōng jū

    基本解释

    痈疽 yōngjū

    [ulcer;carbuncle] 毒疮,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辞典解释

    痈疽  yōng jū  ㄩㄥ ㄐㄩ  

    常见的毒疮。多由于血液运行不良,毒质淤积而生。大而浅的为痈,深的为疽,多长在脖子、背部或臀部等地方。《淮南子.人间》:「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也作「雍雎」。

网络解释

  1. 痈疽 科普中国

    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痈疽的单字解释

  •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 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痈疽】的常见问题

  1. 1.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塑塞而发者也。华佗 

  2. 2. 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3. 3. 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

  4. 4. 何首乌茎部,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可入药,C级。

  5. 5. 不是,我不也着急吗,不过这个病即不是热毒、痈疽,也不是丹肿、毒风。

  6. 6. 用于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腐烂,及痈疽疔毒等证,常作为清热解毒的要药。

  7. 7. 霉肤搔痒,疤痕愈痊,痈疽痔痢,癞疥脖腕。

  8. 8. 可杀虫,治皮肤病,涂在顽恶的疮上,可以治疗痈疽,荣养皮肤。

  9. 9. 临床常用以治疗中风、痰厥、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症,近代用以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疗效。

  10. 10. 凡痈疽溃疡不收,癫狂冷痰积结,无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