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jǐ féi rén
成语解释: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成语出处:《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繁体字形:瘠己肥人
英文翻译:exhaust oneself to enrich others
瘠:1.身体瘦弱。2.(土地)不肥沃:瘠薄。瘠土。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肥:1.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肥猪。肥肉。马不得夜草不肥。2.肥沃:土地很肥。3.使肥沃:肥田粉。4.肥料:底肥。绿肥。化肥。积肥。5.收入多;油水多:肥差。活儿肥。6.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坑了集体,肥了自己。7.利益;好处:分肥。抄肥(捞外快)。8.肥大9.(跟“瘦”相对):棉袄的袖子太肥了。10.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瘠己肥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很贴近生活。举个例子:张阿姨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家人,自己却啃馒头就咸菜,邻居说她这是“瘠己肥人”。她的行为算无私还是过度牺牲?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成语本身反映了一种常见的人际关系模式。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自我牺牲值得提倡吗?”其实要看具体场景。比如创业者前期不拿工资保障员工待遇,这既是责任担当也是长期投资;但若有人持续透支健康讨好他人,反而可能造成关系失衡。成语本身不带褒贬,关键要看“肥人”是否建立在可持续的“瘠己”基础上。
我们办公室的小王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每天自愿帮同事带早餐、取快递,结果自己的工作常要加班完成。这算不算“瘠己肥人”?观察三个月后发现:当同事们开始主动分担他的工作压力时,善意流动形成了正向循环;但如果演变成单方面付出,善意就会变成负担。这说明成语背后的尺度把握尤为重要。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释。有个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资助山区儿童,接受采访时说:“我的‘瘠’是少买几件衣服,别人的‘肥’是多读几本书,这样的换算特别划算。”这种将物质匮乏转化为精神富足的理解,赋予了成语更积极的意义。
站在个人角度,我认为“瘠己肥人”就像种树——短期看是泥土滋养树苗,但待树木成荫时,泥土反而能得到根系保护。关键在于培育互惠的生态,而非单向消耗。当我们在帮助他人时,其实也在种植未来可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绿荫,这样的“瘠己”就转化成了更有价值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