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ng yán nán zài
成语解释:比喻良机不易重逢。
成语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指良机不易重逢
繁体字形:盛筵難再
英文翻译:difficult to have such a grand feast again
盛:[shèng]1.兴盛;繁盛:全盛时期。桃花开得很盛。2.强烈;旺盛:年轻气盛。火势很盛。3.盛大;隆重:盛会。盛宴。4.丰富;丰盛:盛馔。5.深厚:盛情。盛意。6.普遍;广泛:盛行。盛传。7.用力大;程度深:盛赞。8.姓。[chéng]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盛饭。缸里盛满了水。2.容纳:这间屋子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筵: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喜筵。寿筵。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再:1.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这部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再多一点儿就好了。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离开车只剩半个钟头了,再不走可赶不上了。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同意的。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你把材料整理好再动笔。f)表示另外有所补充:再则。再不然。院子里种着迎春、牡丹、海棠、石榴,再就是玫瑰和月季。2.再继续;再出现:青春不再。良机难再。3.姓。
“盛筵难再”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盛大的宴会很难再有第二次”,实际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珍贵的时刻一旦过去就难以重现。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感慨:“这次大家能聚齐不容易,下次再想凑这么全恐怕是‘盛筵难再’了。”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这个成语?其实背后藏着对“无常”的觉察。比如一个创业者回忆团队初创时熬夜奋斗的激情:“那时候大家吃泡面都能笑出声,现在公司做大了,反而找不到那种纯粹的感觉了。”这种对比恰恰说明:特定时间、特定人群营造的氛围具有不可复制性。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反而放大了这种感受。就像旅行时偶然遇到的绝美夕阳,用手机拍下的照片再清晰,也还原不了当时拂面的海风和身边人的惊叹声。这时候说“盛筵难再”,不仅是遗憾,更像是在提醒自己:此刻的体验比事后记录更重要。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就不能主动创造新的‘盛筵’吗?”当然可以,但重点在于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限定款”美好。就像童年时得到一颗糖的快乐,和成年后买下心仪物品的满足,虽然都是快乐,却无法相互替代——这正是成语的智慧所在。
我曾在博物馆看到北宋《清明上河图》的展览,排队三小时却只看了五分钟。当时觉得不值,后来才想通:那种万人空巷的观展热潮本身,就是一场不可复制的文化盛事。这种集体记忆的形成,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执着于“盛筵难再”的遗憾,不如换个角度想:正因为美好易逝,我们才更懂得珍视眼前。就像秋天的银杏叶,明知它终将飘落,但此刻满树金黄的模样,不正是最值得驻足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