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 kē bàn bàn
成语解释:跌跌撞撞,指不太顺利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63回:“不多一时,来到跟前,把那个老者吓得磕磕绊绊地跑了个无踪无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状语;指不十分顺利
繁体字形:磕磕絆絆
英文翻译:Stumbling
磕:1.碰在硬东西上:碗边儿磕掉一块。脸上磕破了块皮。2.磕打:磕烟袋锅子。磕掉鞋底的泥。
磕:1.碰在硬东西上:碗边儿磕掉一块。脸上磕破了块皮。2.磕打:磕烟袋锅子。磕掉鞋底的泥。
绊: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绊手绊脚。让石头绊了一跤。
绊: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绊手绊脚。让石头绊了一跤。
提到“磕磕绊绊”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走路时被石头绊倒的画面。但你知道吗?这个词语其实更多被用来形容事情进展不顺利的状态。比如有人会说:“这个项目磕磕绊绊做了半年,终于完成了。”这时候,它传递的不仅是困难,更暗含一种“坚持到底”的意味。
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磕磕绊绊”来描述经历呢?或许因为它比“失败”更温和,比“波折”更生动。比如学骑自行车时,谁不是先摔几次才掌握平衡?这种体验本身就像成语的字面意义——过程不完美,但始终在前进。
有人问:如果人生注定要经历磕绊,我们能做些什么?观察那些成功案例会发现,他们往往在遇到障碍时做了两件事:调整节奏和寻找新路径。就像登山者遇到陡坡不会直线硬闯,而是选择之字形攀登。这种智慧在日常工作中同样适用——当方案A行不通时,及时切换到方案B可能比固执坚持更有效。
有趣的是,某些行业反而需要“主动制造磕绊”。比如游戏设计师会故意设置难关,让玩家在反复尝试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不顺利”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记得刚入职场时,我总想避开所有错误,后来才发现,正是那些修正方案的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工作逻辑。
当遇到看似停滞不前的阶段,或许可以试试“拆分目标法”。比如把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每个环节的磕绊就会变得容易应对。就像拼图时先完成边缘部分,再逐步填充内部图案,这种渐进式突破往往比强攻更有效率。
最后想说的是,承认事情可能不顺利,本身就是种积极态度。毕竟完美主义容易让人畏首畏尾,而接受过程中的小颠簸,反而能保持前进的勇气。就像老话说的:“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的趣味往往藏在那些曲折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