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
  • y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è yú yāng

成语解释: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成语出处:《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积惡余殃

英文翻译:accumulate evil and later one suffered

积恶余殃的意思

积:1.积累;聚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积土成山。院子里积了不少水。2.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积习。积弊。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食积。奶积。捏积。这个孩子有积了。4.乘积的简称。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余: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

殃:1.祸害:灾殃。2.使受祸害:祸国殃民。

成语评论

积恶余殃”到底在传递什么信息?咱们先看个例子:老张开工厂二十年,长期偷排污水到河里,省了处理费却害得村民生病。后来环保部门重罚导致工厂倒闭,儿子也因水质污染患上重病。这个成语就像个警示灯——坏事积累多了,迟早会反噬自己。

有人问:为什么坏事会“余殃”而不是立刻遭报应?其实这和种菜一个道理:撒下种子不会立刻结果,但土壤会记住每一次施肥。人际关系中,若总利用朋友占便宜,短期看似得利,可当某天你需要帮助时,可能发现身边已无人可信。

怎么避开这种恶性循环呢?我观察过小区里两家便利店:王老板总在电子秤上动手脚,李阿姨却坚持足斤足两。三年后王老板铺面转让,李阿姨反而开起了连锁店。这让我想到,善意就像定期存款,利息可能来得慢,但绝对比高利贷安全。

现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网络暴力者常以为匿名就能逃避责任。可去年就有网红因为早年欺凌同学的旧账被扒,辛苦经营的形象瞬间崩塌。数字时代其实放大了“余殃”效应,每个恶意就像刻在云端的印记。

有个值得思考的角度:余殃未必是上天惩罚,更多是行为模式的必然结果。习惯欺骗的人会活在猜疑中,长期压榨员工的企业会失去创新活力。这些隐形成本,往往比直接损失更致命。就像总走捷径的司机,终究会在某个陌生路口迷路。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视角看待这个成语:它不仅是警告,更是提醒我们掌握人生主动权。每次选择善意,就像在未来的自己账户里存钱。那个总给流浪猫留食物的保安大叔,去年突发重病时,整栋楼的住户自发为他筹款——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余荫”?

"积恶余殃"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