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i guān yě shǐ
成语解释: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
繁体字形:粺官野史
英文翻译:books containing anecdotes
稗:1.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2.形容微小或非正统的:稗贩。稗史。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史:1.历史:史学。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来。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史书。史部。4.姓。
哎呦喂,说到"稗官野史"这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具体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那些民间流传的、不正经的野路子历史故事嘛!比如《聊斋志异》里狐狸精报恩的桥段,可不就是典型的"稗官野史"?这类故事虽然上不了正史台面,但老百姓可爱听了。
等等,为啥这些故事能流传千年呢?这里头有个门道——正史总爱写帝王将相,但稗官野史专门记录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啊!就像现在网上疯传的"某明星隐婚"这类八卦,搁古代可不就是野史素材?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王在村口榕树下吹牛:"听我太爷爷说啊,乾隆下江南时在我们村口摔过跤!"旁边老李马上接茬:"得了吧,你这又是稗官野史!"你瞧,连村里大爷都懂得用这词儿了,说明这成语早就融入咱们生活啦!
不过话说回来,野史就真没价值吗?我看未必!正史就像教科书,野史好比课外读物。去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头那些市井百态不都取材自唐代野史?要没这些"不正经"的记录,咱们哪能看到古人撸串喝酒的真实场面?
要我说啊,稗官野史最妙的地方就是它的"不完美"。正史讲究字斟句酌,野史却带着说书人的唾沫星子。就像你二舅喝高了说的家族秘闻,虽然真假难辨,但那股子鲜活劲儿,正经史书可学不来。下次看到这类故事,别急着说"不靠谱",保不齐里头藏着被遗忘的历史碎片呢!
说到底,历史就像块双面绣。正面是二十四史的金线银针,背面就是稗官野史的彩色丝线。咱们既要相信正史的框架,也得给野史留点呼吸空间。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反正我觉着,能把武则天写成女皇的是正史,敢说她养面首的才是野史,这两面合起来,才是个活生生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