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qìng
  • tóng
  • y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笙磬同音

英文翻译:the two musical instruments strike the same note

笙磬同音的意思

笙:簧管乐器。殷周时已流行。一般有十七根长短簧管(其中三根不发音)插于铜斗中,奏时手按指孔,利用吹吸气流振动簧片发音。能奏和音。现经改革,有二十二至三十二簧笙及加键笙等。多用于伴奏、合奏或独奏。

磬:1.古代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木槌击奏。单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编磬。2.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用铜制成。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音:1.声音;读音:音律。音乐。口音。乐音。杂音。把这个字的音读准。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节:单音词。复音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音欧。5.姓。

成语评论

笙磬同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其实藏着很有意思的画面感。比如有人问:“为什么古人要用两种乐器形容和谐?”答案很简单——笙和磬一个清亮、一个浑厚,合奏时却能完美互补,就像不同性格的人合作无间。比如公司里,技术部的严谨和创意部的天马行空“笙磬同音”,才能让产品既实用又有新意。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聚会时,有人张罗订餐厅,有人负责活跃气氛,虽然分工不同,但大家目标一致,这就是“笙磬同音”的现代版诠释。有趣的是,这种默契不需要完全一致的意见,反而像拼图一样,差异越大,拼合时越稳固。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成语和‘志同道合’有什么区别?”其实,“志同道合”强调目标相同,而“笙磬同音”更突出差异中的协调。就像交响乐团里小提琴和大提琴音色迥异,但指挥家的手势一抬,它们瞬间成为同一首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包容性让我联想到团队管理——与其强求统一,不如让不同特质的人找到共振的频率。

如今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古代更丰富。比如跨国合作项目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通过磨合达成共识,正是“笙磬同音”的升级版。我曾在跨部门会议上见过这样的场景:当销售用数据说话、设计师用草图表达时,最初看似鸡同鸭讲,但找到共同语言后,方案反而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身边有没有“看似不搭调,实则很合拍”的组合?或许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和弹吉他的年轻人,也能用各自的方式奏响城市的“笙磬同音”。毕竟和谐从来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差异发出更动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