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
nuó
yāo
拼音 [nà kuà nuó yāo]
注音 ㄣㄚˋ ㄎㄨㄚˋ ㄋㄨㄛˊ ㄧㄠ
繁体 纳胯挪腰
是否常用

納胯挪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納胯挪腰nà kuà nuó yāo

    基本解释

    装腔作势,摆架子。

    辞典解释

    纳胯挪腰  nà kuà nuó yāo  ㄋㄚˋ ㄎㄨㄚˋ ㄋㄨㄛˊ ㄧㄠ  

    装腔作势,摆架子。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当不的他纳胯挪腰。」也作「纳胯妆腰」。

网络解释

  1. 纳胯挪腰

    装腔作势,摆架子。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当不的他纳胯挪腰。”亦作“ 纳胯那腰 ”。

納胯挪腰的单字解释

  • 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胯下。胯骨。
  • 移动:挪动。挪用。注:“挼”“捼”二字过去在“揉搓”的意义上与“挪”相通,并有nuó、ruó二读,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挼”“捼”处理为“挪”的异体字。但今“揉搓”义一般不再使用“挪”字,一般字、词典在“挪”字下只注nuó音,并不注“揉搓”义;而“挼”“捼”并无“挪动”义,且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又审定“挼”统读ruó,故不将“挼”“捼”作为“挪”的异体字。
  • 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腰。两手叉腰。2.裤腰:这裤子腰太肥。3.指腰包或衣兜:我腰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腰。树腰。半中腰。5.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