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成语解释:繁荣:原指草木枝叶;花朵茂盛;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昌盛:兴旺;兴盛。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繁榮昌盛
英文翻译:thriving and prosperous
繁:[fán]复杂;繁多:纷繁。繁星。[pó]姓。
荣:1.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本固枝荣。2.兴盛:繁荣。3.光荣(跟“辱”相对):荣誉。荣耀。虚荣。荣获冠军。4.姓。
昌:1.兴旺;兴盛:昌盛。昌明。2.正当(dàng);美好:昌言。3.姓。
盛:[shèng]1.兴盛;繁盛:全盛时期。桃花开得很盛。2.强烈;旺盛:年轻气盛。火势很盛。3.盛大;隆重:盛会。盛宴。4.丰富;丰盛:盛馔。5.深厚:盛情。盛意。6.普遍;广泛:盛行。盛传。7.用力大;程度深:盛赞。8.姓。[chéng]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盛饭。缸里盛满了水。2.容纳:这间屋子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繁荣昌盛”常用来形容国家或社会蓬勃发展的景象,但这个词具体可以用在哪些场景呢?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科技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既点明了时间跨度,又用具体领域的变化支撑了整体氛围的描绘。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国泰民安”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侧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进步,比如描述文化事业时可以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参观者络绎不绝,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繁荣昌盛的生命力。”而后者更多强调安定平和的局面。
在个人生活中能否使用这个成语?我曾听创业者这样比喻:“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的那天,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让我真切感受到创新生态正在走向繁荣昌盛。”这种将宏观词汇微观化的用法,反而赋予语句更强的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繁荣昌盛并非永恒状态。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海需要园丁持续养护,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从崭露头角到形成规模效应,既需要政策扶持,更离不开从业者的匠心坚守。这种动态平衡的视角,让成语的使用更具现实深度。
观察当下,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就是个典型范例。当光伏电站如雨后春笋般铺展在戈壁滩,当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城乡街道,这些具体而微的变化汇聚起来,正是时代向前的生动注脚。或许这就是成语历久弥新的魅力——它总能找到新的载体来诠释发展本质。
透过这些实例不难发现,真正的繁荣昌盛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增长,而是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坐标。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思考其背后的人文温度与现实支撑,这样的表达才会更有分量与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