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 xìng
  • chū
  • qi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óng xìng chū qiáng

成语解释: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成语出处: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

繁体字形:紅杏出墙

英文翻译:there was a red plum tree

红杏出墙的意思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杏:1.杏树,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一般黄红色,味酸甜。2.(杏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Xìng)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成语评论

红杏出墙”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红色的杏花探出墙外,原本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但如今人们提到它,更多联想到的是“已婚者越界”的隐喻。比如,有人会这样用:“邻居张阿姨总说闲话,猜测小区里谁家媳妇‘红杏出墙’,其实多半是捕风捉影。”

那么问题来了:红杏出墙只能形容感情问题吗?其实不然。比如在职场上,有人会开玩笑说:“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能力太强,简直像红杏出墙,把其他部门的工作都抢着做了。”这里的“出墙”不再是贬义,反而带点打破常规、积极突破的意味。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的演变挺有意思。原本纯粹描述春景的诗句,因为画面中“墙内”与“墙外”的对比,逐渐被赋予社会规则的隐喻。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跳出舒适圈”,和“红杏出墙”的积极版用法异曲同工——比如:“老王辞职创业,朋友都说他是职场红杏出墙第一人。”

我个人觉得,语言本就是活的。与其纠结成语的原始含义,不如关注它如何反映时代心态。就像现在很多女性主动追求事业突破,若有人用“红杏出墙”形容她们打破职场天花板,反而能消解这个词的负面色彩,赋予其敢闯敢拼的新内涵。

下次听到这个词,不妨先别急着下判断。就像花园里的红杏,长到墙外未必是坏事——可能是墙内的养分太充足,也可能是墙外的阳光更灿烂。关键不在于杏花该往哪边长,而在于赏花的人能否用更开阔的眼光,看懂生命的自然生长。

红杏出墙的造句

  1. 造句 你若红杏出墙,我便春色满圆。
  2. 造句 红杏出墙的婚姻是拖鞋,它很好穿,又很方便,有很大的适应性。但致命的弱点是出不了大门、上不了正路、走不了多远。
  3. 造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我又红杏出墙来。
  4. 造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红杏出墙。
  5. 造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我拉红杏出墙来。
  6. 造句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7. 造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我诱红杏出墙来。
  8. 造句 你老婆红杏出墙,你还不知道,真没心眼。
  9. 造句 公园里柳树婀娜,红杏出墙,该是孩子们换上春装,游园的好季节了。
  10. 造句 女人对红杏出墙的向往,就像每个男人渴望拥有一个处女,是无法抑制的念头。

"红杏出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