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nián
拼音 [biān nián tǐ]
注音 ㄅㄧㄢ ㄋㄧㄢˊ ㄊㄧˇ
繁体 編年體
是否常用

编年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编年体biān nián tǐ

    基本解释

    编年体 biānniántǐ

    [in the style of annals;in chronological order] 一种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

    辞典解释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ㄅㄧㄢ ㄋㄧㄢˊ ㄊㄧˇ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网络解释

  1.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编年体的单字解释

  • 1.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2.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3.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4.创作:编剧。编导。5.捏造:编瞎话。6.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 [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编年体】的常见问题

  1. 1. 好像许多长篇编年体叙事性做品一样,它注重挖掘细节,不过这能否可取尚有争议。

  2. 2. 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3. 3. 章节应该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来安排,并且应该清楚明了的。

  4. 4. 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5. 5. 2011年不过是对编年体历史记载的古代风俗的新认识,一年一度绕着太阳旅行的必然起点。

  6. 6. 在编年体的模式之下,传记性、游记性以及戏剧性的次情节类型也都存在着。

  7. 7. 这本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8. 8. 接下来的展览陈列采用史学编年体与记事体方式展开,场景式地展示了六大版块。

  9. 9. 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0. 10. 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