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ē kǒu niè zi
成语解释: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缺口鑷子
英文翻译:Cleft forceps
缺:1.缺乏;短少:缺人。缺材料。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2.残破;残缺:缺口。完满无缺。这本书缺了两页。3.该到而未到:缺勤。缺课。缺席。4.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缺。肥缺。补一个缺。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镊:1.镊子。2.(用镊子)夹:把瓶子里的酒精棉球~出来。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缺口镊子”这个说法乍一听有点奇怪,毕竟镊子如果缺了口,夹东西可能不太方便。但仔细一想,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类似的场景——比如用半截铅笔写字、拿豁口的碗盛汤,甚至用裂屏手机发消息。这时候问题来了:工具不完美,就一定没法用吗?
举个例子,老张修了三十年自行车,工具箱里有把豁口的尖嘴钳。别人劝他换新的,他却说:“钳子缺口的位置刚好能卡住螺丝帽,顺手得很!”你看,工具的缺陷反而成了独门技巧。这就像“缺口镊子”的隐喻:事物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外表是否完整,而在于使用者能否因地制宜。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缺口影响正常使用怎么办?”其实关键在于明确使用场景。就像用缺口镊子夹大块棉花没问题,但挑细针就得换工具。工作中也是如此——当同事A不擅长数据分析却特别会协调沟通时,安排他负责团队协作,比强行让他做报表更有效率。
我曾在山区见过用竹片代替镊子的老中医,他说:“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往往太执着于“标准答案”,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就像考试时橡皮擦丢了,用胶带纸也能修改错字;团队缺了某个岗位的人才,临时调整分工同样能推进项目。
下次遇到类似“缺口镊子”的困境时,不妨先别急着否定。试试换个角度观察:这个缺口能不能变成某种特殊优势?现有的资源有没有尚未开发的组合方式?毕竟,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看似不完美的事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