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méi zhǎn yǎn
成语解释: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喜悦
繁体字形:舒眉展眼
英文翻译:be all smiles
舒:1.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舒眉展眼。舒经活血。舒了一口气。2.缓慢;从容:舒徐(缓慢)。舒缓。3.姓。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展:1.张开;放开:舒展。伸展。开展。愁眉不展。2.施展:一筹莫展。3.展缓:展期。展限。4.展览:展出。预展。画展。5.姓。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什么是“舒眉展眼”?简单来说,就是眉头舒展、眼睛放松的状态。这种表情往往出现在压力解除或心情愉悦的时刻。比如,一位妈妈终于等到孩子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原本紧锁的眉头突然松开,眼角弯成了月牙,这就是典型的“舒眉展眼”。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高兴的场景吗?其实不然。它更多是描述“从紧绷到松弛”的转变过程。比如同事连续加班一周赶项目,突然听到甲方确认验收时,前一秒还在揉太阳穴的他,下一秒就瘫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这种状态同样符合“舒眉展眼”的意境。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笑逐颜开”这类更直白的词?我的观察是,中文成语的魅力正在于画面感。“舒眉展眼”比单纯描述笑容更立体,它捕捉到了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就像看到朋友收到意外礼物时,那种先是愣住、继而眉眼舒展的微表情,用这个成语再贴切不过。
现代人如何实践这种状态?我的建议是学会区分“真放松”和“假放松”。刷手机时的面无表情不算“舒眉展眼”,真正放下焦虑时,眼轮匝肌和额肌会有自然联动。试着在通勤路上观察路人,你会发现地铁里真正舒展眉眼的人,往往带着对生活的某种笃定感。
当遇到糟心事怎么办?不妨试试“手动舒眉”。食指轻轻按压眉心向外推,这个动作本身就能刺激神经放松。有次我在医院看到,等待检查报告的患者做完这个动作后,真的出现了成语描述的那种表情变化,说明身体反应和心理状态确实存在双向影响。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舒眉展眼”能流传至今,或许正是因为它精准刻画了人类共有的情绪转换瞬间。下次看到有人从焦虑转为释然,不妨在心里默念这个成语,你会发现中文的细腻表达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