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o chóng wàng xīn
成语解释: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成语出处:《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蓼蟲忘辛
英文翻译:Polygonum hydropiper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花多为淡红色或白色,结瘦果。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蓼蓝、水蓼、荭草等。[lù]形容植物高大。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忘:忘记:喝水不忘掘井人。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辛:1.辣:辛辣。2.辛苦:辛勤。艰辛。3.痛苦:辛酸。4.天干的第八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八。
“蓼虫忘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挺贴近生活的。举个例子,小张刚入职时每天加班到深夜,觉得压力大得喘不过气。可三年后,他居然习惯了凌晨两点下班,甚至笑着说:“反正回家也没事做。”这种从抗拒到麻木的状态,不就是“蓼虫忘辛”的真实写照吗?
为什么会有人“忘记辛苦”呢?其实这和我们的适应能力有关。就像长期吃辣的人逐渐尝不出辣味,人在重复经历同一种困难时,大脑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把原本难以忍受的事情合理化。比如备考的学生每天只睡四小时,却在朋友圈写道:“这样的生活也挺充实的。”这种心态转变背后,藏着成语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有个创业者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老李的公司前五年连续亏损,但他总说:“做生意哪有不赔钱的。”直到有天会计师提醒他账面已赤字千万,他才惊觉自己早已把危机当常态。这让我想到:适应环境固然重要,但完全“忘记辛辣”可能会让人失去改变的动力。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未必。运动员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最初浑身酸痛到后来习以为常,最终站上领奖台时,他们会说:“其实也没那么苦。”这种正向的“习惯成自然”,恰恰体现了人类超越痛苦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清楚自己适应的对象值得付出。
观察身边会发现,那些在岗位上坚持二十年的老师傅,谈起工作流程就像聊吃饭喝水般轻松。但若细问,他们会笑着摇头:“年轻时也觉得苦啊,只是后来…”话没说完的尾音里,藏着成语最精妙的注解——时间不仅能冲淡痛苦,也会在不经意间重塑我们对生活的感知。
最后想说,生存智慧与自我麻痹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就像吃蓼叶的虫子,它们确实避免了被辣味困扰,但也永远错过了其他滋味的可能性。当我们用“习惯了就好”安慰自己时,或许该多问一句:这种习惯是让我更强大,还是在给停滞不前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