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o
  • dēng
  • ch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áo hù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成语出处: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袍笏登場

英文翻译:dress up and go on the stage

袍笏登场的意思

袍: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登: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登山。登陆。登车。一步登天。2.刊登或记载:登报。登记。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3.(谷物)成熟:五谷丰登。4.姓。5.同“”(dēng)。

场:[chǎng]1.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会场。操场。市场。剧场。广场。2.舞台:上场。下场。3.指某种活动范围:官场。名利场。逢场作戏。4.事情发生的地点:现场。当场。在场。5.指表演或比赛的全场:开场。终场。6.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段。7.用于有场次或有场地的文娱体育活动:三场球赛。跳一场舞。8.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叫做一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合为一帧完整画面。9.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cháng]1.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轧谷物:打场。起场。场上堆满麦子。2.集;市集:赶场。3.用于事情的经过:一场透雨。一场大战。空欢喜一场。

成语评论

袍笏登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看过历史剧里官员穿着华服、手持笏板,一脸严肃地上朝议政的场景吗?比如《大明王朝》里海瑞初次受封时,镜头特意拍了他整理衣冠的动作——这就是典型的“袍笏登场”,既强调身份转变,也暗示责任加身。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官员身上吗?当然不是!比如公司年会上,技术骨干小王突然被任命为部门总监,他西装革履上台发言的样子,同事们私下调侃“小王今天可是袍笏登场了”。这说明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正式进入新角色时的郑重感。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网红直播行业。某博主平时穿睡衣拍段子,某天突然穿高定礼服宣布要转型知识科普。弹幕立刻刷屏“这袍笏登场的架势,是要当教授了吗?”这种略带调侃的用法,反而让成语有了鲜活的时代感。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个成语?我认为它巧妙地融合了视觉形象(袍笏)和行为动机(登场),既能描述外在变化,又能暗示内在压力。就像朋友突然升职后,我们说他“袍笏登场”,既认可他的努力,也暗戳戳提醒“别忘了以前一起摸鱼的日子”。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古人用“袍笏登场”形容官场沉浮,今天我们用它调侃同事升职,说不定未来会有更意想不到的用法。重要的是抓住那个“正式亮相”的瞬间感——无论穿的是蟒袍还是西装,拿的是笏板还是PPT翻页笔。

"袍笏登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