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n lǚ bì lù
成语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襤襤篳路
英文翻译:Ragged Road
褴:(衣服)破烂:衣衫褴。
褛:见〔褴褛〕
筚:篱笆;用荆条、树枝、竹子等编成的遮拦物:蓬门筚户。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今天咱们来聊聊成语“筚路褴褛”。等等,你可能会问:这个词是“筚路蓝缕”还是“筚路褴褛”?其实正确写法是“筚路蓝缕”(“蓝缕”指破旧衣服),但口语中常被误读成“褴褛”。不过别担心,无论是“蓝缕”还是“褴褛”,表达的意思都指向同一个画面——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形容创业的艰辛。
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想象一群古代移民:他们用荆条编成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荒野中开垦土地。比如可以这样造句:“当年他们筚路蓝缕,硬是在这片盐碱地上种出了万亩稻田。”再比如现代创业场景:“这家科技公司从车库起步,筚路蓝缕二十年,终于研发出改变行业的芯片。”
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精神吗?有人可能会质疑:现在有风险投资、孵化器,还需要像古人那样吃苦吗?其实这个成语传递的不是“必须受苦”的价值观,而是“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我见过不少创业者,他们或许不用睡地板,但同样要面对资金断流、技术瓶颈这些现代版的“荆棘之路”。
它和“白手起家”有什么区别?这两个成语像表兄弟。“白手起家”强调起点低,而“筚路蓝缕”更突出过程的艰辛程度。比如开早餐铺可以叫白手起家,但要在荒漠建绿洲,就非用“筚路蓝缕”不可。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妙处所在。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画面感。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晨曦中摇晃的柴车,露水打湿的麻布衣,还有那双布满老茧却稳稳握着缰绳的手。这种具象化的表达,比单纯说“艰苦奋斗”更有温度。
下次遇到正在啃泡面加班的朋友,或者听说哪个团队在攻克技术难关,不妨用这个词给他们点赞。毕竟,每个时代的开拓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筚路蓝缕”的新篇章。